中科院院士:“北斗”世界贡献率达23.6%
图为参展商展示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的一款手持导航应急终端产品。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新社广州5月16日电(记者 杨薇)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16日在此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全世界导航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的贡献率可达到23.6%。
尽管“北斗”目前面临诸多挑战,杨元喜依然对“北斗”攻占国际市场充满信心。这位本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认为,未来“北斗”目标将实现80%的中国市场占有率,并力争20%的全球市场。
目前,美国GPS、中国北斗、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洲伽利略在国际卫星导航格局中形成“四强争霸”局面。
对此,杨元喜表示,与天下闻名的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北斗”的首次定位速度和授时精度都表现出比GPS更好的优越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结网完成后,系统用户定位,电文通信和位置报告只需要几秒钟,而GPS首次定位却需要1至3分钟。”杨元喜还表示,除此之外,中国北斗还是世界上首个集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为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也将提升北斗系统的市场竞争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发射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到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31颗卫星的美国GPS系统、24颗卫星的俄罗斯格罗纳斯G计划相比, “北斗”规模更庞大。
杨元喜还透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目前正积极研发手机用“合成芯片”,兼容北斗和GPS两大卫星导航系统,相信民众不会等太久就能用上“北斗”导航手机。此外,今年中国还将在浙江、上海、江苏一带准备启动东海渔业的北斗导航系统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