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绵阳灾区香港援建中学被拆迁调查

2012年05月22日 16: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5月19日至22日,“四川灾区重建中学被拆建豪宅”的消息引爆网络舆论,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和微博大量转发,一所使用仅2年的重建学校为何突然被拆除?目前学生上课的情况怎样?灾后重建中善款使用到底面临怎样的问题?记者赶赴绵阳市进行了深入采访。

  据了解,被拆除的是绵阳紫荆民族中学。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使绵阳民族初级中学教学楼严重受损。震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特区政府和绵阳市政府共同投入600多万元爱心捐款和政府拨款(香港方面捐款400万港元),建设了一座近3000平米的教学楼,2010年3月投入使用,并更名为绵阳紫荆民族中学。

  5月21日,记者赶赴绵阳紫荆民族中学所在地绵阳市涪城区花园路附近,这里正对着绵阳火车站,属于当地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周边人流、车流量较大。记者看到这里已经建起一大片商业设施,许多楼都接近封顶。学校原址已经被围板围起,一幢教学楼严重倾斜,正在实施拆除。周边不少商户告诉记者:学校去年底就没使用了,拆除是这几天开始的。

  商业设施开发商“涪城万达广场”相关人士介绍,这一片商业开发用地100亩左右,是通过招拍挂拿的“净地”,也就是说涉及的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都由当地政府完成,开发商只负责缴纳土地出让金。广场将于今年年底开业,民族中学和周边其他学校都去年已经陆续搬迁至绵阳市园艺山科教创业园区。

  记者随即赶往园艺山科教创业园区采访,绵阳市在这里新规划了一个教育园区,集中了许多学校。记者在四周走访看到道路和绿化条件较好,有的学校已经投入使用,还有不少正在修建中。

  园区灵创科技园一栋6层楼的建筑是紫荆民族中学的临时教学、生活场所。这里环境较为安静,保卫十分严格,一道自动伸缩门将校区和外界隔离开来,门卫室内有2名保安,人员进出都需要登记。

  紫荆民族中学校长程晓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学校的原址面积很小,仅有6.88亩,学生们得借用外校的运动场和浴室,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很受限制。现在我们虽然暂时租赁校舍上课,但政府将给我们建一所更好的新学校,明年秋季开学就搬进去,师生们都很期待。”

  针对网络热议,绵阳市有关方面21日也做出公开回应称,2009年紫荆民族中学教学楼的原址重建属于灾后应急建设,学校本身缺乏运动场和浴室等配套设施,学校多次反映困难。为此绵阳市成立了专门的绵阳紫荆民族中学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并与香港教联会代表充分沟通后,规划选址在科教创业园区新建标准化的绵阳紫荆民族中学。

  新校园征地65.5亩,总投资7000万元,可满足18个班、900人的办学需求。新校区的建设已于2012年2月底正式动工修建,2013年8月将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中,原民族中学土地及土地构筑物资产处置约3000万元人民币,包含了香港方面援建的400万港元,其余资金由绵阳市政府投入。

  针对重建中学为何两年就被拆迁的疑问,绵阳市规划局副局长何林泰向记者强调了当初原址重建只是“应急之需”:“中学教学楼在地震中严重损毁,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教学场所,因此才决定原址重建教学楼。但从长远规划来说,紫荆民族中学原址临近火车站和交通要道,人流、车流量巨大,今后附近还将有一条连接机场的道路,不利于长期办学。”

  关于外界最为关注的“学校为商业开发让路”的质疑,何林泰的态度也很鲜明:提升灾区办学环境的规划在前,商业开发项目在后:“实际上我们从2009年底起,就对绵阳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梳理和评估,当初应急建设的项目也需要提升,尤其是灾区学校需要一个更好的发展规划。正是在这个时候,紫荆民族中学向市上反映教学条件难以得到满足,我们通过调研,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后,决定将民族中学纳入市内教育园区规划中,绝不是为了引进商业项目而让学校迁建。”

  就绵阳紫荆民族中学拆除重建一事,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发言人在回应新华社记者咨询时表示,特区政府相关人员已于5月初赴现场实地了解,并正与四川方面及负责援建该所中学的非政府组织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商讨处理办法,包括考虑要求收回由特区政府捐出的200万港元。

  发言人表示,四川绵阳紫荆民族中学与当地城区的其他发展项目出现征地、用地不协调问题,特区政府已经跟进。四川省已安排其他地方,让受影响的300多名学生继续上课。(记者江毅)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