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期待官员骑车送女不再是一个孤例
日前,一张父亲骑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在网上“疯传”,据称,骑车男子是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记者联系上詹云超本人,他确认,照片中骑车送女儿上学的人就是他,并称,自己几乎每天都骑车送女儿上学,“这是父亲应该做的事”。詹云超的爱人也表示,平时都是他们夫妻俩接送孩子,“老公负责送,我负责接。”(据6月2日《新安晚报》)
显然,副市长骑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之所以引发舆论热捧,完全是因为照片本身的原生态呈现。其一,抛开詹云超的副市长身份不谈,父亲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这样的温情和感动足以勾起无数人的共鸣。其二,从披露的新闻来看,这绝非詹云超偶尔为之的作秀,而是几乎每天都存在的事实。这样的“平民形象”无疑突破了围观者对官员的某种刻板印象。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众越是不吝溢美之情,詹云超亲力亲为的品质越是受到追捧,甚至被过度拔高,或许正说明它们在日常官员政治伦理中的稀缺。一个可资佐证的事实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公车私用,但当下公车滥用私用现象之严重、情节之恶劣、监管之乏力早已让民众麻木,以至于各地公车改革动辄得咎,屡次陷入公众的习惯性质疑。去年7月28日的《人民日报》文章指出,当干部与群众的心不能相连、情不能相系、意不能相通,便不可能有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便不可能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方法,便会出现在权力使用上违背群众利益,导致干群之间的龃龉、隔膜、不信任、冷眼相向等等情状。主动融入百姓生活的詹云超副市长受到一致认可则从反面有力验证了这一论点。
一个副市长,不仅坚持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去大街上买鸭子、吃快餐,还经常出现在菜市场和公交车上,这尽管都不过是厅级干部詹云超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但它却是一种态度,很能反映一个官员行为处世的作风——有责任、接地气、恤民情。在官僚主义作风盛行的当下,这种亲力亲为的官员举动尤其难得,也自然而然容易得到民众的支持和认同。
公众激赏“副市长骑车送女”的背后,更是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期待——期待官员骑车送女不再是一个孤例,而是每个父亲应该亲力亲为“父亲应该做的事”;期待官员亲民不再是偶尔亮亮相、作作秀,而是将其当做一种生活态度;期待官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做派,而是积极融入到草根中去,接孩子、买菜、坐公交、上超市,体验民间生活,“知屋漏,知政失”。(羽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