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制度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植根于中国社会,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广泛的途径和便捷的方式,人民可以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表达各种意愿、反映利益诉求;它通过各种制度设计让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它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蕴藏于人民之中的创造潜能;等等。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了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这一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我们党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生机、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多,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些发展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价值取向。为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强调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同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都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强调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坚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在强调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坚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各种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一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强调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实现正确的集中,保证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这一制度优势有利于中央政令统一、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一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各种经济政治社会资源迅速组织调动起来,快速高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完成各项重大任务。近年来,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这种特点和优势,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妥善应对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兼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国家统一与保证各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相结合,使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保证了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同于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那种你上我下的权力争夺型的政党关系,也不同于一党制那种权力垄断型的政党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概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并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
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不是自然的产物,它形成的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丰富实践。马克思指出:“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恩格斯也认为:“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正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也正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也正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见,制度是实践的产物,没有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实践,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立足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与理论之间存在难以分割的紧密关系。制度的形成既以一定的实践为基础,又需要一定的理论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形成了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比如,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在理论上突破了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误区,深刻认识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我们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形成了一系列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对制度建设的指导作用,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而不断完善,就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制度保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