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大节点考验神九 首次多人长驻“天宫”是否宜居

2012年06月16日 02:3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茫茫太空,人类迈出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我国即将进行的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也将面临着探索太空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考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武平昨天表示,神舟八号成功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后,将通过这次神舟九号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全面掌握这项技术,对实现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阶段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也将为后续工程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毋庸置疑,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的事,此次任务至少在五大关键节点上经受着考验。

  节点一,首次夏季发射,天公能否作美?

  选择6月发射,在我国载人航天历次发射中尚属首次。“我们从神舟一号以来完成的历次发射都选择在春、秋、冬季,唯独没有在夏季。”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说,高温和雷电是夏季发射面临的最大挑战。据介绍,在可能干扰载人航天发射的几个气象条件中,雷电影响最大。气象资料显示,酒泉卫星发射场地区在秋、冬季基本没有雷电,夏季雷电发生频率约每月2.6次,虽然发生频率不高,但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为此,近30名预报员正在全力以赴对神九发射窗口天气情况进行准确预报。

  节点二,首次手动交会对接,能否再创奇迹?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首次交会对接中,仅用了8分钟就完成原定15分钟的任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用“奇迹”“100分”来评价这次任务。有关人士指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动交会对接过程比较复杂,人工控制两个高速运转的航天器,难度大、风险高,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灵活的协调性以及超强的认知、处置、协同能力。为了防止突发情况的出现,这次手动交会对接将安排在航天器飞越我国上空的白天时间进行。

  节点三,首次多人长期驻留,“天宫”是否“宜居”?

  这次任务中,将有两男一女三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超过10天的驻留,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创造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新纪录,也对天宫一号是否“宜居”提出了挑战。天宫一号是我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也是我国当前“个头最大”的载人航天器,拥有15立方米的实验舱,可供3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20天。“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是一室一厅,那天宫一号就是别墅。”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曾形象地说。

  节点四,中继卫星首次正式使用,“天链”能否畅通?

  载人交会对接,重点在安全,难点在测控。在这次任务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天链一号”01星、02星将首次正式投入使用,我国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的覆盖率由以前的17%提升到了70%,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所有的重要活动全部安排在这些弧段里完成,不仅可以更好地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而且可使关心他们的人们能够更多了解他们的实时状态。

  节点五,首次“神女下凡”,能否安全着陆?

  当一女两男三名航天员乘坐飞船返回舱,在降落伞的牵引下缓缓降落时,将定格成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的标志。然而,“神女下凡”并不轻松。在飞船再次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和大气的高速摩擦将使飞船表面达到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同时还会出现“黑障”现象,使飞船与地面失去无线电联系。由于急剧减速,航天员将承受几倍于地球引力的过载。即便经过降落伞和反推发动机的缓冲,返回舱着陆速度也会达到每秒一到两米。为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着陆场系统对快速定位、快速到达、精心处置返回舱等环节进行了改进,增加了3架医疗救护直升机,并在搜救直升机上装备了通信吊舱,确保图像和语音的传输更加清晰。

  -新闻链接

  四大特点难点

  据介绍,与无人交会对接任务相比,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难点。一是第一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对航天员操作的精准性和灵敏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航天员第一次访问在轨飞行器,也就是天宫一号。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住进神舟飞船以外的地方,这是头一回,还意味着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的人员和物资运输与补给;三是女航天员第一次太空飞行,首次验证中国女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保障以及新研制的女航天员乘员飞行装备等方面;四是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较长,大约10天左右。期间,将开展一系列的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站部分单项技术试验。

  晨报记者 韩娜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