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航天员是最佳组合 搭配有利心理相容面对挑战
![下一页 查看下一页](http://i8.chinanews.com/16/right1.gif)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png)
本报记者独家对话“神九”航天员
“我们坚信是最佳组合”(中国航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系列报道·对话航天员)
神舟九号即将飞天,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载人交会对接。6月15日,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3名航天员亮相,分别是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他们是如何被选拔出来的?为什么要有女航天员参加?这个航天员乘组默契程度如何?
为什么是他们?
记者:可能很多人都会问,景海鹏为什么要二次飞天?
景海鹏:我认为这是作为一名航天员的职业要求。我可以备而不用,但不能用而不备。从安全角度讲,这次任务中要尝试首次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参与程度非常高,需要有一定的积淀,而我恰好有过飞天的经验。任务需要,安全需要,再次飞天可以说是责无旁贷。
刘旺:海鹏执行过“神六”、“神七”飞天任务。我认为他具有很丰富的在轨经验,能在心理上给团队以稳定作用。
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海鹏会给我们很具体的指导,很认真很细致。训练时,他常跟我们讲,起身一定要慢、动作要轻,因为我们身边遍布各种管线,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在失重状态下,任何动作都要想清楚再做,不能像在地面一样随意。比如转头这个动作,在地面上是以脖子带动头部,但在太空中一定要转动整个身体,因为头部活动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记者:海鹏,你作为指令长,如何评价自己的两位搭档?
景海鹏:刘旺非常聪明,是我们首批航天员当中最年轻的。他的理论功底非常扎实,知识基础好,是航天员中历年考试获得第一最多的人。手控交会对接要求航天员手眼协调能力、空间位置的定位判断能力非常强,还要求精准、精细操作。刘旺具备这些素质,操作技能很高。
刘洋对知识的掌握非常扎实。包括平时的身体训练在内,刘洋像男航天员一样要求自己,因为这是太空的要求,也是整个任务的要求。可以说,除了性别差异,她与男航天员没有分别。
记者:刘洋,你觉得你的优势在哪里?
刘洋:应该说心态比较平和,对事业态度端正,做事也比较认真。为什么选择我?我想考虑的应该是身体、心理还有各方面综合素质,大家觉得我过了“门槛”。
操作远超工程专家要求
记者:海鹏,你觉得“神九”与“神七”在任务训练上有哪些差别?
景海鹏:“神九”与“神七”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特点。首次手控交会对接,这对航天员是一个考验,需要在地面反复进行训练,花费的时间很多。除此之外,“神九”还有很多在轨运行的科学试验,这方面的训练次数比“神七”多得多,强度也高。
2009年10月份以后,我们就开始转入备战“神九”手控交会对接,实际操作训练从2011年6月份开始,时间并不长。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训练已经进行了1500多次。在训练过程当中,大量、反复的训练都是针对特殊情况、异常情况。我们现在可以不看任何参数来操作,已经远远超过工程专家对我们的要求。
刘旺:刚开始做对接训练的时候,我感觉很顺手,但是在提高精度阶段有反复。有时候过于追求精度可能会忽略其他的一些因素,这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操作方法和观察判断方法。这需要一些天赋,还需要琢磨手柄如何操作。为了弄清设计的整个思路和控制规律,我给设计部门的专家打过无数次电话。原理掌握得越透彻,分析问题会越全面、越细致。
记者:在对任务的准备和把握上,你们给自己打多少分?
刘洋:我觉得可以给自己打100分,但100分并不是满分。我们无法想象在太空中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即便这个动作你做了一千次、一万次,在太空中仍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没有满分。
我对应该完成的任务很有把握。同时我也看过刘旺手控交会对接训练的情形,不管在任何状态、在何种工况下,他都能做到准确无误对接成功,稳定程度让我很有信心。
刘旺:很少有人敢说自己100%,但我必须保证100%的把握。我能保证100%,不仅是相信自己的实力,更相信我们团队的实力,相信我们全系统工程人员。他们细致的工作,以及产品的质量,都给我信心。
>国内新闻精选:
![](http://i6.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