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航天城外的“航天”经济及印记
中新社酒泉6月16日电 题:酒泉航天城外的“航天”经济和印记
作者 张道正
“如果没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们这里的农民不会有这么好的生活。”酒泉市金塔县航天镇航天村农民石玉明说,村里农户大多架设了温室大棚,以种植瓜、菜、水果,供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记者驱车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路途中,进入航天镇境内后,不同于一路所见茫茫不见人烟的荒漠戈壁,满眼是绿油油的农田,农民在其间劳作。路旁绿树掩映下,一排规整的小别墅显示此地农村的富足。
在航天村的温室大棚区,记者站在观景台上看到,该村的大棚大概有50余个。石玉明家的温室大棚种植的是葡萄,“种植粗放,容易管理,不太操心,”石玉明说,这些葡萄以后也是集中卖给卫星发射中心,“收入很好!”
“从村里就能看见飞船发射,神州一号到八号发射,我们都亲眼看到了,有点习以为常。但是这次神州九号发射,村民还是有点激动。”石玉明说,“这显示国家强大了,我们农民也富了。”记者走访了解到,为保障发射中心官兵的日常生活需求,航天镇大力发展了日光温室产业,全镇累计建成342座日光温室。今年还新建了19座养殖小区,全镇牲畜饲养量达到18万头只。
赶到航天镇东岔村,已是20时左右,航天镇的阳光依旧灿烂,完全没有傍晚的样子。该村农民徐永生站在自家的羊圈里,满脸笑意。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养殖厂大概有1000多头羊,全是吃料草长大的,绿色环保,每年毛收入可达200多万元。
“如果没有卫星发射中心,我们这个地方可能很穷了。”徐永生说。他还担任着村支书的职务,农闲时他就组织村民去发射基地务工,每天至少有80元的收入,村民的腰包鼓了,也算是为航天事业出了一份力。
航天镇镇长吕忠辉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航天镇作为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近的一个乡镇。多年来以打造航空航天后勤保障基地为目标,加快发展以日光温室、弓棚瓜菜、优质林果和畜禽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在丰富了基地官兵“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
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航天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3亿元,比去年增加2918万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比去年增加3261万元,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18元,比去年增长12%。
两日来,记者走访航天镇,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航天”印记。记者住宿的小旅馆叫“宇航宾馆”,吃饭的农家乐叫“神舟山庄”,而接受记者采访时,航天镇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以“航天”为荣,自豪写在每一个人脸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