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航天员在太空每项操作历经千次训练
手控交会对接、组合体10天飞行,是神九飞天的两大看点。“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对航天员来说一点不假。他们在太空中要做的每一项操作,在地面都经过成百上千次模拟训练。
□训练揭秘
1
目标飞行器组合体训练模拟器
开门穿舱全程练习
在这三个模拟器中,目标飞行器组合体训练模拟器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长约20米,宽约7米,左部是一个直径较小且比较短的圆柱体,模拟轨道舱状态,右部是一个直径较大且比较长的圆柱体,模拟天宫一号试验舱状态。
晁建刚介绍说,在这个模拟器里,航天员可完成从对接成功到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全过程的训练,包括开闭舱门、穿舱、飞行状态监控及空间实验等。
三个模拟器不仅能模拟正常飞行程序,还可模拟各种工程预案内故障。
2
手控交会对接训练模拟器
自动手控两种模式
从外形上看,手控交会对接训练模拟器像一个孤立的“神舟号”返回舱,是三个模拟器中最为袖珍的一个,它专门为了航天员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及撤离训练而建,涵盖了实施交会对接过程中各种工况。
“别看这个模拟器个子小,三个模拟器中,它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晁建刚介绍。航天员在手控交会对接模拟器里分两种工况训练,第一种是航天员对自动对接模式进行实时监测,并协助地面完成相关工作,第二种是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训练,这时要操纵跟神舟九号工况一致的手控交会对接系统来驾驶飞船,模拟与天宫一号对接。
通过近1500次的对接训练,航天员在地面已经做到非常熟悉的程度。
3
全任务飞行训练模拟器
老骥伏枥高大“奢华”
与手控交会对接训练模拟器相比,固定基全任务飞行训练模拟器算是大个头了,它的外形像拿掉火箭的神舟九号飞船,约有三层楼高,内部配置颇为“奢华”,从显示器、仪表板到舷窗、舱内救生物品一应俱全。
晁建刚介绍说,这个训练器通过实物、半实物与教学仿真的方法,实现航天员在空间任务的环境感知、操作感知、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用于对航天员进行综合技能和任务训练。该训练模拟器2002年8月开始用于航天员训练,是三个模拟器中资格最老的。
□实验揭秘
>>关于用药
航天员将吃药取唾液
历次载人航天飞行表明,失重条件会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全过程,因此服药的剂量也要随之调整。相关研究对保证航天员在中长期飞行中的安全用药非常必要。
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表示,此次任务将首次开展失重条件下扑热息痛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专家为此确定了模型药物,在轨常用、有代表性、代谢有特点、唾液浓度可反映血药浓度的药物入选。
神九的航天员,已在地面进行了口服扑热息痛后唾液药代动力学研究,以采集地面对照数据。上天后,他们将在飞行中服用此药并采集唾液,返回地面再测定唾液中的药物浓度,通过对比探索失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关于睡眠
佩戴腕表监测生物钟
睡眠不足会带来许多身心伤害,如思考能力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削弱、免疫功能失调等。资料显示,在载人航天飞行期间,失重、狭小隔离空间、高强度作业等环境,会增加航天员睡眠生物节律紊乱的风险。
神九任务中,我国首次开展针对航天员睡眠与生物节律的基础性研究,为睡眠、时间生物学及人绩效因素等相关研究提供支持,以保障航天员在轨健康,维持最佳状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神九航天员将采用活动记录仪腕表,监测航天员睡眠清醒生物周期节律等4方面内容,对比分析飞行前、中、后的数据。
这项试验的顺利完成,将有利于积累航天飞行中人体生物节律基础数据,为后续任务中睡眠与生物节律监测、个性化对抗措施制定、在轨医学防护、航天员健康与高效工作能力的维持,奠定重要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应急揭秘
>>关于百宝书
一招一式都有“教案”
无论是火箭点火发射前,还是飞船进入太空后,神九三名航天员时不时手捧一本白色的册子认真研读。这本“百宝书”,就是航天员的飞行手册。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2003年上太空时,就曾在这本手册上写下“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在长达13天的飞行中,航天员什么时间吃饭,怎么锻炼身体,停电了怎么办,起火了怎么办等等,都能在这本手册上找到答案。
据了解,神九任务的飞行手册共计6类8册近千页内容,包括正常飞行手册、交会对接手册、飞船应急与故障处理手册、目标飞行器应急与故障处置手册、飞船操作指南(上、下)、目标飞行器操作指南(上、下)。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总体室副主任陈欣介绍,“研制手册就像是炒一盘菜,前提是把大家提供的主料配料都放进去,这盘菜怎么下料,最后怎么出锅,都要经过大厨仔细考虑。”
“我们把主要典型的故障写在手册中,怎么处置都能查到,还画了流程图,先判断是什么,然后有没有分支,怎么与地面沟通”。手册参照家用电器的操作说明书编写,采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块,当发生异常现象时,让航天员能迅速辨识,“对症下药”。(商西 姚晓勇 朱霄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