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雪梅揭秘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应急预案
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图为三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视频截图)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 题:邹雪梅揭秘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应急预案
作者 姜宁 谢波 欧阳开宇
航天员的每一项关键动作、与地面的每一次协同配合、飞行器的每一次变轨控制,一旦出现意外后的每一次应急控制,都在她的掌握之中。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10余个版本,数十万字的协同工作程序,及各种异常情况下的应急预案都出自她的双手。她就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邹雪梅。
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在中国尚属首次,“载人”和“手控对接”是任务的重点和难点。“人”的参与给飞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尤其是航天员将在太空中驾驶高速飞行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这要求,每一次飞行控制都必须精准,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
一套“完美”天地协同飞控实施方案是决定交会对接任务成败的重中之重。然而,实现“完美”谈何容易。作为交会对接任务总体方案设计者之一,邹雪梅不但要考虑到几十次飞控事件,上百个飞控动作,正常情况下的上百套控制方案,还要挖空心思考虑异常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实验舱门打不开怎么办?对接通道负压异常怎么办?摄像机出现问题怎么办?……针对种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邹雪梅和她的同事们,按照“及时发现、准确定位、果断处置、正确处理的原则”,建立了百余套应急对策。
“文字方案仅是纸上谈兵,关键还需要实战的检验。”这是邹雪梅反复强调的理念。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当人们为我国首次交会对接成功欢呼喝彩时,一件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了,由于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正常“撞击”,导致中继链路瞬间中断。这意味着后续相关指令,将无法按计划发送。面对险情,邹雪梅和她的同事迅速判明情况,准确定位问题,精密计算分析,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从容不迫,终于在下一条指令发送前,恢复了中继链路的跟踪。事后,被在场采访的媒体亲切地称为“淡定姐”。
关键时刻、淡定从容化险为夷,这种能力离不开邹雪梅平时扎实细致的准备。“要像熟悉自己一样熟悉任务”,这是邹雪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为了吃透任务状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先后10余次到研制单位和生产厂家了解跟踪飞行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研制情况。为了制定“完美”方案,她带领同事们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一次次设计方案,一次次研究论证,一次次优化程序,一个方案一个方案的过,一条指令一条指令的试,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查,手控对接短短7分钟,为了把预案做完美,他们将“分”化成“秒”来分析,不断地推倒重来,先后10次进行方案推演、15次进行验证试验,攻克了10余项技术难题,最终拿出了“完美”的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