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光明日报:“神九”工程是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2012年06月26日 10:09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连日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遨游太空交会对接的伟大壮举,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的雄心与斗志。这一系统工程,被老百姓称为“神九”工程。

  科技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作用,马克思曾做过准确的提炼,认为科技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神舟九号发射成功并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正象征着这种足以改变社会进程和样貌的“革命力量”,它的巨大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演日益被实践所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对航天工程的投入,抢占了民生工程的资源和注意力,用来“登天”的力气,更应该拿来解决“地面上”的问题。刻意将二者置于对立面上讨论,背后隐含着一种武断的“零和博弈”思维。这样的看法,无视航天工业发展对民生经济领域的巨大提拉作用,无视国家对民生工程持久的、大规模的投入力度,其实已将我国科技进步的意义局限到了一个狭隘化、平面化、去历史化的语境来进行讨论。

  人类生活的宽度与视野其实已经与科技发展同步化。尖端科技所达到的高度、科学普及所达到的广度、基础科学所达到的深度,直接决定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种种细节。航天科技探索助推了生物、医学、材料等一系列学科抢占制高点,带动和引领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深入开展,提升了科学技术综合水平。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引领并重构着人类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方式,构成了现代社会、现代国家存在的科技基础。这一科技发展的潮流滚滚向前,无人能回避,更不应回避。

  包括航天技术在内的高新科技,其实已经通过向传统产业扩散的方式,进入了社会运行的各个层次与节点,其在民用民生领域的巨大贡献,丝毫不亚于对科学本身的贡献。正如有评论者指出,“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它更多被看做一个政治符号,没有人能想到GPS通信系统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出现。”历史表明,高新技术特别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社会巨大发展,其影响和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仅从中国当代史角度观察,当年举全国之力研发的人造卫星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气象、资源、海洋、导航定位等领域,并在最具体、最实际的层面上支撑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并不需描述大段历史,稍微放眼观察,就会发现“天上”与“地上”的距离并不遥远。神舟发射,就其可能性和趋势而言,完全可以从卫星的发展史中同理推知。

  航天技术标注了一个国家的国防能力、发展阶段,甚至未来全球竞争中的角色。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曾经宣告:“利用空间技术是发展中国家接近先进国家技术水平,发展经济的一条捷径,因为它可以超越先进国家经历过的传统技术发展阶段。”今天,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已经由地面拓展到太空,航天技术探索将有可能决定中国在未来世界新能源供应格局、太空探索与控制格局中的地位。将神舟发射、蛟龙入海等仅仅理解为炫耀国威、增加政治筹码,这是一种浅见;国家的战略优势无疑会影响全体国民的福祉,进而投射到每个国民的日常生活中,关乎每个人的切身权益。

  冶炼技术的发展,曾使铁器广泛应用于农耕,从而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发展;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动力革命,并极大地推进了工业文明。耳熟能详的例子不必一一列举,要旨很明显:科技发展,尤其是自主创新型的科技进展,首先革新生产力,继而引发生产关系的改变,再对社会结构、社会生态、思想理念、生活方式进行调整。任何尖端科技的发展都不可能直接的、即时的作用于当下的社会生活,它所提供的是一种深远的、持续的内在拉动力,使人类文明进程拔节推进。它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必先经由宏观调整再进入微观雕刻,必先经由单一科技领域,再拓展到政治经济各领域,并在历史的延展性当中彰显出它的逻辑。从历史的角度看,正是科技的发展,直接带来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生活的繁荣,并间接地带来了我们对于自由与秩序、民主与权力、分配与公平、程序与合法性的认识。

  把对文明的拉动看做对文明的损耗,把对民生的革新性、建设性力量看做对民生的挤占,这种见解貌似鲜明,这种逻辑貌似清晰,实则一叶障目,十分近视。当前,不仅是针对“神九”发射,围绕中国发展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的讨论中,这种方法论的魅影还广泛存在。对当下中国的观察,我们更加迫切需要贴近现实的密切跟踪与记录,也需要纵观全局的战略思考,窥豹一斑或盲人摸象式的评价,对社会发展显然不具建设性力量。

  可以肯定地说,“神九”工程是一座伟大的里程碑。(记者 刘文嘉)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