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全文)(2)
第二件事是制定实施重大科技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发展阶段的要求制定科技规划,是指导科技工作、促进科技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制定过11个科技发展规划,其中1956年开始实施的“12年科技规划”影响最为深远。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面对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亲自领导和参与。“12年科技规划”的实施,产生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谱写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为我国凝聚和培养了大批一流科学家。
我们一直重视从宏观上、战略上、整体上研究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问题。现在看,这方面的工作依然薄弱。我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能、也不可能依附其他国家发展。我们必须在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有所作为,引领我国的发展,并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关键领域,我们必须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加强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非常重要。要真正把“虚”的务透,这样才能明确方向,才能抓住重点把“实”的真正做实。加强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发展的决策体制和咨询制度,要有一批战略科学家,有一个精干的机构来做这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近十多年来,我们下了很大功夫,搞了几个重大规划。这里我讲两个重要的:第一个是在本世纪初,研究制定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1999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时间。按照中央部署,科技部、农业部牵头,28个部门参与,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1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强调以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主题,以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方向,以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有力的政策措施为保障,实现技术跨越,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二个是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这个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们党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从2003年6月开始,国务院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全国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企业界2000多名专家学者,分20个专题,对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战略研究,形成了120万字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又用了一年的时间起草规划纲要。可以说,这个《规划纲要》是在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来的,是全党、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规划纲要》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并从8个方面明确了具体发展目标,确定了5个方面的战略重点和16个重大专项,明确了2020年前我国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还有一些重大的战略研究做得也很好:第一个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宋健同志组织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研究历时一年,有近300位专家参加,其中有43位两院院士,形成了9个专题报告和一个综合报告。主要研究成果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要突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的工业、节水型的农业、节水型的社会。这句话后来写入了“十五”计划。与这项研究相关联的还有钱正英同志主持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的继续和深入。报告提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提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报告还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战略思路及10项对策。这些意见,对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个是由中国林科院江泽慧院长牵头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这项研究从2001年开始,有数百位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参与,历时两年,取得了重大成果,完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报告》,提出林业必须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出了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科技创新为先导、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第三个是由侯祥麟老先生领衔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这是一个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课题组由中国工程院31位院士和相关单位120位专家学者组成。这项研究是2003年开始的,当时先生已经91岁了,是我请他出山的。就在国务院听取汇报那天上午,重病中的侯老夫人生命已进入最后时刻,但她不让身边的人告诉侯老,怕影响他汇报。当侯老从中南海出来赶到医院时,夫人已处于弥留之际。令人感动的是,在相濡以沫的夫人离开后不久,哀痛中的侯老又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2020年至2050年的油气供需和替代问题。一个90多岁的老人,想的是半个世纪后的国家大事,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啊!我这里之所以讲这些,是想表达对学富五车、心忧天下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敬意和怀念。
第三件事是推动实施重大科技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把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我们先后组织实施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专项,取得了一大批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成果。
我们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卓有成效地组织实施了“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攻关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大措施。通过科技攻关,使科技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86年我们实施了863计划。这个计划是由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四位老科学家倡议的。他们分析了当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需求,向中央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建议。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了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这一重大问题,及时作出了决断。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过程,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
1986年,我们在全国农村实行星火计划。星火计划把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引向农村,是科技与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紧密结合的成功模式,是科技为农民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以急需、实用、见效快的科技开发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星火计划的实践告诉我们,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
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火炬计划。这是一个在总结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经验基础上,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科技计划。主要是通过在智力相对密集的地方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即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科技人员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高新技术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像联想、海尔、华为、中兴、中联重科、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国际知名科技企业,有了遍布全国的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企业群体,涌现出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等一批科技园区。
1997年,我们采纳科学家们的意见,决定制定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这就是大家熟悉的973计划。当时主要是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等领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重点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现在这项研究计划已经大大拓展了。说到这项计划,就使我想到周光召同志。他是“两弹”元勋,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光召同志从1998年开始担任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历时13年之久。他以战略家的视野,敏锐注视世界科学前沿的发展态势,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意见和建议。去年11月15日,光召同志在出席973计划顾问组会时,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至今尚未康复。我们衷心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
从199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主要有: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创新一号”小卫星、“龙芯”系列高性能处理器芯片、“曙光”和联想“深腾”系列大型计算机、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合成油、储能电池、燃料电池、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铁基超导、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全能性证明等。在空间遥感、信息安全、海洋装备和碳纤维材料等科研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能源、资源、环境、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和战略性产业领域,还涉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家尖端技术。这些重大专项都是经过慎重考虑、反复论证才确定下来的。当然,科技在不断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重大专项也不能一成不变。比如,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是后来经师昌绪先生建议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