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慈善会信息不够透明 有政府背景募捐能力强
中国首份《慈善会发展报告》出炉,报告认为有政府背景的慈善会募捐能力强
报告称慈善会信息不够透明
前日,民政部主管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中国首份《慈善会发展报告》,揭示在全国已多达近2000家慈善会的生存现状,并提出改革建议。慈善会同红十字会一样,属于有政府背景慈善组织。因行政成本低,与政府关系紧密,信息透明度不高,屡陷“发票门”、“卖药门”等质疑漩涡。
数量庞大 募捐能力强
报告称,截至2012年6月,全国共有县级以上慈善会1923家。2011年全国慈善会系统接收捐赠款物总额达203.89亿元,达到同年全国慈善捐赠收入总量的24.13%,接近1/4。
在捐赠支出方面,2010年,55家慈善会慈善总支出约153亿元,行政总支出约8500万元,行政总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仅为0.576%。
有财政支持 独立性差
由于历史渊源,我国慈善会系统主要业务与民政系统传统业务范围多有重合,公众有时会误认为慈善会是政府部门分支。
报告则显示,对30家省级以上慈善会调研发现,29家慈善会会长具有政府工作经历,三分之一为现任公务员,近九成享部级待遇。另外,接受问卷调查的73家慈善会中,2010年,有37个慈善会共获得财政资助7171万元,占其总收入1.25%。
中民慈善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佑平认为,大部分慈善会与政府关系密切,丧失了一定独立自主性。另外,相比基金会而言,整个慈善会系统在信息透明度上还有差距。重点研究的30家慈善会中,已制定信息公开办法的有14家。
- 相关新闻
民政部:慈善透明在行业标准
慈善司副司长认为,要赢取公共信任,政府需一视同仁地监管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去年至今,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遭到的社会质疑一直未停息过。不少民间组织和学者认为,对有政府背景的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去行政化”才是切断此类慈善特权和垄断地位,让草根组织得以生存发展,还慈善透明、活力的基本前提。
前日,在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会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表示,慈善要透明、规范运行,要赢取公共信任,前提是有一套行业标准和规范,政府一视同仁地监管,而不是对所有公益慈善组织“去行政化”。
“完全去行政化不现实”
“事实上,完全‘去行政化’不现实。每个国家,都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慈善组织”,徐建中认为,不能简单理解“行政化”就是政府特权和资源垄断。实际上,“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很多大事件或应急状态下,都以完善的组织架构,在政府指导下,迅速募集到慈善资源,解危济困”。
徐建中称,我国慈善改革可借鉴过去30年来经济改革的经验,慈善组织应多元化发展,互补协作,争取更多社会资源。
草根慈善空间未被压缩
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有时也被认为压缩了草根慈善组织的生存空间。
中民慈善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佑平则介绍,在他们对全国慈善行业的监测中,近年来,反而是有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会对草根慈善组织的资助,要远高于非公募基金会。(记者魏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