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21”重灾区干部:损失本可以少一点
7月23日,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瓦井村,水灾过后人们展开自救。李飞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电 题:北京“7·21”重灾区干部:损失本可以少一点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石岩
“如果没有这座桥把上面的来水拦住,我们村损失不会那么大。”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西班各庄村支部书记刘存芳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刘存芳所说的,是连通西班各庄村与五龙湾放生池的一座小桥。这座桥现有三孔桥洞,每个桥洞直径为500毫米大小。
“发展旅游经济而修建的五龙湾旅游景点,我不反对,但在修建这座桥时,不能只考虑经济因素,应该根据河道的积雨面积来设计桥洞的大小。”刘存芳称,这座桥的上游,小河有十多公里长,河边还有两个村,积雨面积还是蛮大的,这么小的桥洞,显然无法满足排洪要求。
佛子庄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张宝义也承认,这座小桥设计时确实考虑得不是很周全。下一步必须对其进行改造。
“当初交通部门在组织修建108国道复线时,我们村前的那座桥也设计得不合理,它违背了自然规律,人为改变了河水流向,致使洪水来临时,河道起不到应有的疏浚作用。”刘存芳说。
在7月21日的那场特大暴雨中,西班各庄村村民刘家浩的小卖部一楼货物全部被水浸泡,日用百货,电冰箱,冰柜无一幸免;村里有三间砖瓦房被洪水冲毁,高压电线杆被冲断,导致电路全部冲断;停在路边的三辆小汽车在暴雨中严重损毁;200亩农田被洪水冲得面目全非。
在西班各庄村通往五龙湾放生池的那座小桥上,中新社记者看到,垃圾塞满了桥洞,河水漫过桥面流向西班各庄村时,冲刷路面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五龙湾放生池旁的树木,被洪水冲得东倒西歪。
今年5月,记者曾沿着大石河自房山逆流而上。5月的大石河,杨柳依依,山花烂漫。此番重游西班各庄村,洪水过后留下的垃圾堆积在河边,灾后的大石河伤痕累累。
“这次灾害过后,我们应该加强河道的疏通和私搭乱建的治理,加大大石河的整治力度。”佛子庄乡党委书记杨生军在谈到这场暴雨后的经验和教训时说,建在河道中的房屋,灾后将列入搬迁计划。
然而,这些建在河道中的房子要搬迁起来并不容易。今年58岁的佛子庄乡佛子庄村村民李如友,暴雨当晚被洪水围困了2个多小时,最后村民将屋顶的墙砸出一个洞,才将他救出。经历了生死考验的李如友,在谈到将来要不要搬到高处另建房子时无奈地说,“要搬走,宅基地很难找。今后我还是打算留在这里度过余生。”
杨生军说,灾情急、山洪突如其来,是“7·21”特大洪灾的灾情特点。北京的民众很少遇到这样大的洪水,思想麻痹大意,转移不及时,也是这次暴雨造成重大灾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如友称,在暴雨来临之前,只是听说要下大雨,根本没把这雨当回事。他被洪水围困之前,同村的村民也提醒他,要搬到高处去避险,但他没有听劝。佛子庄乡红煤厂村的陈金枝也说,自己活了60多岁,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所以也没及时转移。
李如友和陈金枝都说,如果能及时接到短信或电话通知关于灾情的预警,能够及时了解灾情的严重性,及时转移,也不至于酿成那么大损失。
作为乡党委书记,杨生军也承认,如果预警信息能及时传达给村民,转移灾民时会容易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