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方换届:“进退留转”考验干部胸襟气度
工作岗位的调整、职务职责的变化,也是对各级干部的一次考验,可以反映出一个干部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质,具有怎样的党性觉悟和胸襟气度。
进入7月,随着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的陆续完成,新班子树立什么样的作风,展示什么样的形象,发挥什么样的作为,事关各地未来5年发展,干部群众寄予厚望、拭目以待。
持续一年多的地方新老班子交替,涉及到全国十几万干部的进退留转。工作岗位的调整、职务职责的变化,也是对各级干部的一次考验,可以反映出一个干部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质,具有怎样的党性觉悟和胸襟气度。
“地方领导班子换届,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告诉《瞭望》新闻周刊,集中换届时间短、范围大、涉及人数多,易引起共振,正确对待进退留转,直接关系着换届风气,关系着党的形象。
一年多来的换届工作,自启动之初,中央便高度重视,出台了“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纪律规定,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并自上而下作出部署,要求“用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同时,高层多次强调干部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尤其执政60多年来,干部队伍无论是年龄结构、文化水平,还是从政经历都在不断优化。这为中国共产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输送了新鲜的氧气和血液。“在换届过程中,既有严明的纪律作为保障,又强调干部的党性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受访专家认为,这充分表明了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决心和魄力。
“进”者奋发有为
换届之后,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
刘春认为,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是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在换届中选拔一批优秀干部进领导班子,是党的事业发展进步需要。
对于一个拥有82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更多年富力强、履历丰富的新面孔走上重要岗位,也说明我们党实现薪火相传、代际继替的条件更加充足和完备,这正是一个政党拥有勃勃生命力的表现。
受访专家分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这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所谓人才,既来自党政机关,也来自地方基层,关键在于要形成一种机制,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施展才华,为其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让他们能干事,能办成事,能把事情干好。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越走越宽广,建党百年、建国百年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
受访专家解析道,按照中央要求,尤其要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未来几年,中国的发展将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将要解决各种复杂的课题。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应对能力,需要高超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需要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需要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感召力。
观察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脉络,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的体制机制日趋健全完善,具有制度化强、规范化硬、民主化实等特点。而下大上小的干部层级结构则决定了在任何一次换届中,能被提拔的干部总是少数。
因此,受访专家提醒说,“进”者要珍惜机遇,奋发有为。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对升迁要有平常心,坦然接受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选择,认识到“进”是为了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要更加谦虚地努力学习,更加负责地对待责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时时刻刻保持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努力在新岗位上树立新形象,创造新业绩,不负组织重托、群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