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遭50年一遇洪峰零伤亡 1小时1次预警短信
“50年一遇洪峰 泸州0伤亡”的背后:
每小时发 1 次“预警短信”预案、实战双保险
7月23日,洪峰过境泸州期间,全市23.94万人安全转移
7月22日22时,泸州接到长江上游水文局汛情预警:洪峰可能达到20年一遇。22时50分,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预报洪峰级别修正为50年一遇。泸州市市长刘强立即主持召开泸州市防汛紧急会议,将当天14时确定的II级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同时成立防汛指挥部,迅速展开提前转移群众等各项工作。
“如此重大的汛情,必须第一时间告诉老百姓!”在这个会议上,事后看来最重要的一项预警制度,形成并付诸实施——短信预警范围由6387名副科级以上机关干部扩大至全市270余万手机用户。
23日凌晨2点,泸州主城区所有打开的电视屏幕、电台广播、户外LED显示屏,开始滚动播放长江水位信息;全市270余万手机用户,都收到最新的汛情短信;受威胁区域的23.94万人,已开始被逐户叫醒转移。
发布“救命短信”:第一时间覆盖所有手机用户
“气氛凝重,心情沉重,压力巨大。”从7月22日开始,泸州市市长刘强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27日下午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他用12个字,概括了泸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当晚的状态。
“7月23日上午11时长江泸州段将出现50年一遇的特大洪峰,预报水位19.2米,请此淹没范围内的群众立即全部撤离并注意安全!”7月22日23时50分左右,泸州市防汛紧急会议结束后,泸州市防汛指挥部文秘组成员周松柏,立即起草了这条短信。
7月23日凌晨1点,经各级领导反复审阅、修改,在增加“接省防汛办抗旱指挥部紧急通知”,洪峰“相应流量约为58000立方米/秒”、“城区滨江路面以上受淹高度约4.5米(约两层楼高)”等内容后,这条短信终于被录入泸州市气象短信平台。
周松柏介绍,这条短信在修改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受众人群的理解能力,最终要让所有手机用户“都看得懂”。接下来的1分钟内,泸州全市所有机关干部,移动、电信、联通三大通信运营负责人,以及全市270多万手机用户,都收到了这条“救命短信”。
23日凌晨1点以后,短信预警迅速形成制度:最新的汛情,必须每小时向全市手机用户发布1次。据统计,整个洪峰过境期间,泸州全市共有1400万余人次收到汛情信息。
划定“生命线”:实行应急预案和实战双保险
刘强介绍,23日凌晨0点左右,洪水开始漫上城区滨江路,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其中的头等大事,就是救人。
撤离的范围如何确定?要撤离的人数如何测算?……指挥部一边调集全市所有懂测绘的专家划定撤离区域,一边派人按19.8米的水位(预报水位19.02米)在现场拉出警戒线,并动员群众及时转移。
泸州市水务局长罗章海介绍,撤离区域在受淹之前,必须断电断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省、市两级专家按水位涨幅变化,最终确定了需要撤离的区域。经测算,需要撤离的人数至少有13万人。
在划定“生命线”的同时,泸州还分别在主城区、泸县、合江县开辟了18个临时应急安置点,保证了转移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有衣服穿、生病能及时就医。
责任“分片包干”转移23.94万人无1人伤亡
7月23日凌晨0点10分左右,住在宝来桥附近的单身女孩小杨刚进入梦乡。
约1个小时后,小杨被“砰砰”的砸门声惊醒:“快走!小区一楼已经进水了!”砸门的是一名武警战士,此时,整个小区已是一片嘈杂:锅铲敲击锅底的声音、手持扩音器的喊话声、小孩受惊的哭声……打破了午夜的沉寂。
小杨还不知道,在此之前的两个小时内,泸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并发布了“1号令”。所有的市领导、各级职能部门以及街道办、社区、乡镇、企事业等单位,全部逐一分工,分区域、分江岸落实了责任,泸州全市的抢险救灾工作已全面展开。
泸州交通海事联合指挥部也全力应战,洪峰过境期间成功处置23起险情,确保了泸州全港区591艘船舶无1座桥梁垮塌,无1条船舶翻沉,无危化品流入长江。
据统计,洪峰过境期间,泸州共投入抗洪救灾人员10万余人,转移、安置群众23.94万人,解救被困群众2万余人,无1人死亡。(记者 曾业)
专题:2012年抗洪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