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火车站获中外建筑大奖 成铁路“最美”窗口
中新网武汉8月17日电 (杨曙明 孟立 王莹 徐金波)武汉铁路局17日发布消息称,武汉火车站获得芝加哥雅典娜建筑设与计博物馆颁发的“2012年国际建筑奖”,成为当今世界最新最美的建筑。该站此前已是“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筑协会鲁班奖”三项大奖的“大满贯”得主,就此成为了中国铁路车站“最美”窗口。
美在区位
武汉火车站地处武汉市东北隅的杨春湖畔,位于京广通道和沪汉蓉沿江经济带的“十”字形交叉点上,距离北京、上海、福州、广州、重庆(成都)、西安等中心城市均在1000km左右,在中国地理上的位置居中,从铁路建设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看,区位优势明显。
自2009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实现了与京广、武麻、汉丹、武九等铁路线路的连通,今年4月1日武广高铁与广深高铁联通,7月1日与汉宜铁路、沪汉蓉通道相连,且互通了动车。
目前,武汉火车站日均发送旅客数量已达3万人,高峰时达到5万人,累计发送旅客达1422万人。
美在造型
武汉火车站型似大鸟展翅,状如江水波浪,寓意“千年鹤归”、“九省通衢”、“中部崛起”。车站分为地下层、地面层、站台层、高架层四个主要层面。地下层空间为地铁站,地面层空间为汽车站,站台层面设有20条到发铁路线、11座站台等运输装备,高架层空间设置为火车站候车室等其它服务性功能区域。站房建筑总面积为33.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59.3米。
车站具有超强的视觉空间,是中国典型的上部大型建筑与下部桥梁共同作用的“桥建合一”新型结构建筑。上部主体结构为钢结构,重达65000吨。特别是中央大厅屋面结构,由5个大跨度拱型钢梁托起,116米的跨度,49米的高度为国内超大跨度屋面。主体工程下部所采用的巨型鱼腹箱梁每片所用钢筋达141吨,混凝土达750立方米,为当时国内体积和重量最大的鱼腹箱梁。
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大型滑移胎架作为支承体系、高空片状与散件原位安装施工”、“大截面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梁”等新技术,是国内同类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美在环保
今年7月21日以来,武汉遭遇近50年来罕见持续高温天气,连续13天最高温度超过35℃。武汉火车站站房候车室温度却始终保持在26℃左右。
武汉火车站负责人介绍,车站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可达2.2MW,电源通过电缆接入到配电系统并网供电。与此同时该站还采用地源热泵空调、智能照明控制等节能环保技术,大量采用半透明复合新材料,充分采取自然光最大化引入技术,将提升建设质量与引领“低碳生活”相互融合、互利互益。仅武汉火车站屋面铺设的1.52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发电量就可以达到近200万度,相当于900户小康家庭1年的用电量。
据统计,武汉火车站节能措施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200吨,相当于2000辆经济型轿车停驶一年。
为了打造“绿色车站”,武汉火车站的“低碳环保”随处可见:车站采用叠合式立体布局,即满足了空间需求,又节约了土地;在外门设置了空气幕;通风、防排烟系统均设置为变频设备;暖通空调及给排水的水泵、风机、空调机组等强震动设备均配置了柔性软接头及减震基础;风道设有消声器和消声弯头;站房屋顶、候车室全部安装了吸音装置等。
美在舒适
方便、快捷、舒适是众多旅客亲历后的最强感受。车站负责人说,这主要得益于车站站房、广场等功能设施有机统一,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里落到实处:火车站定位从单一的“城市大门”转为多元开放的“换乘枢纽”;旅客进站上车的流线模式从传统的“等候式”过渡到“通过式”;运输服务管理模式实现车次“公交化”,售检票“地铁化”,服务“人性化”;宽敞通透的站房、先进的导向系统……南来北往的旅客在武汉站感受到的“以人为本”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