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给乞丐做排行榜是嫉恨心理煽动
“轨交警花”是上海轨道交通总队徐家汇站治安派出所的官方微博。“轨交警花”这两天出名了,不是因为他们的警花多么漂亮,而是这个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个乞讨排行榜,很调侃地告诉人们,文盲脚残的何某,2008年以来进轨交综合执法工作站309次,88岁的陈老太303次暂列第二,排名第三的是一对卖唱的年轻夫妇。
309、303,这些具体到个位数的“案底”,数字的背后透露两条信息:一,那位脚残的何某,那位88岁的陈老太,300多次迈向警局的路,一定走得非常不轻松。二,不屈不挠的民警,4年来耗费了巨大的工作量对付乞丐,没折腾出任何效果。
如果说,广东某地城管对付乞丐时,用立交桥下铺上铁钉的绝招,是想让乞者睡无立锥之地,那么,上海轨交警花们则是用排行榜的方式,试图利用社会的群体目光将他们盯跑。前者是滚钉法强硬逼驱,后者是眼盯法软羞辱赶。后者杀伤力,可能比前者来得强。
上海当地媒体也对警方的羞辱大法表现得十分配合,报道中最有激发“群情激愤”效果的一句话是:一位轨交民警曾在微博上感慨:“在整治车站乞讨的过程中,一名乞讨人员对我说:你一天累死累活赚那么点,还来管我,你知道我今天讨了多少?670元!你连我都不如,管我干嘛?”
我不确定上海城里是否真有“我爸是李刚”式的乞者,也不确定这轨交民警的微博感慨是否属实。但用这种哪怕真有、也属极端的个例作为报道的依据,作为验证轨交派出所加大治理乞丐力度的理由,无异是将派出所治安业余范围内的工作,扩大到全社会对于乞者的嫉恨心理煽动上了。在这样集体嫉恨的心态下,他们推出微信举报地铁行乞试点,并承诺收到微信后5分钟内民警即可到达相应车厢,显然是想开展一场全民伐乞的群众运动,他们将乞者置于自己对立面的同时,也想将社会的民众,拉向自己的一方。理由是,他们一个个过得比你好着呢!
日夜与乞者打交道的民警,一定比我们更加明白,这些城市乞讨者中,有衣食无忧不贫装穷的顽乞,更有真真切切迫于生计的怜丐。前者不属于社会公德所能容许的一类,后者则是当今社会的良心之痛。“轨交警花”们发起的这场“群众运动”,无非是想借助外力治理城市乞讨,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这种不分清红一棒赶绝的障眼煽情法,既是对民众善意心态的误导,也是对乞者生存空间的封杀。
即便,我们即便富足的霓虹灯下的大上海,真有那么几位每天乞讨能够获得670元施舍的乞丐存在,那又怎么样呢?那只能说明这位乞者的处境确实令人动容,说明这座城市涌动着美好的善良和爱心,说明这个社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再穷的贫者也能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如果还有假乞丐、真骗子,那是执法部门需要通过取证,然后依法处理的业务与职责。对那些真正以乞讨维系生命的弱者,如果社会福利的光芒还没能照耀在他们的身上,如果他们没有强讨没有让别人过得不自在,那么,一座城市的光鲜,真的就容不下这么几个乞者自由存在的空间?
最知道谁是真乞谁是假丐的轨交警花们,如果这些残疾、年迈的乞者不足以让你动容,那么,也请不要把社会幸存的善良者,拉到乞者对立的一面。即便面对一个88岁的老太乞者,她骗了你一块钱,又能怎样呢?你不情愿,有人情愿。
给行善者做个排行榜吧。这比乞者被弄进派出所的排行榜,更有意义。(刘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