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未离异失独家庭母亲年满49岁可领扶助金
(重庆)市人口计生委:条件是家庭中母亲满49岁,若双方离异则需父母均满49岁
随着失独家庭越来越多,他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以后养老怎么办?“符合条件的失独家庭,父母可每人每年领取3120元特别扶助金,加起来有6240元。”昨日,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卫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1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重庆已先后5次提高计划生育扶助金标准。
失独家庭父母可领扶助金
针对社会关心的失独家庭生活问题,王卫表示,家庭中凡母亲年满49周岁,经申报审批后,父母均可每人每年领取3120元特别扶助金。若双方离异,则需父母均要年满49周岁后,才能申请失独特别扶助金。
同时,独生子女残疾家庭父母也可领取每人每年2760元特别扶助金。而农村独生子和双女家庭父母每人每年可领取1080元奖励扶助金,农村独生女家庭父母每人每年可领取1560元奖励扶助金,我市奖励扶助金标准是全国最高省市之一。
两原因导致人口老龄化
自2001年以来,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带来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
根据人口普查结果和2011年全市人口年龄结构,重庆65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为11.6%,高于国标4.6个百分点。市人口计生委负责人介绍,由于当前“人均寿命”普遍延长,夫妇生育意愿有所下降,再加上重庆每年约有400万人外出务工,且九成以上为青壮年,使得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重庆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例为11.6%。”王卫称,相比于其他省市,我市老龄化原因较为特殊。一方面源于生育水平降低,另一方面则源于劳动力外迁。
照顾生育面达到29.7%
据悉,2011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111.5,较2001年下降3.2,出生性别比偏高势头得到有效遏止。此外,全市有1.2万对夫妇主动放弃了照顾再生育。
王卫表示,我市的照顾生育面由2009年以前的22.1%上升到29.7%,其中一孩半政策地区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比例由13.2%上升到22.1%;二孩政策地区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比例由17.5%上升到19.2%。
据了解,根据《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市政府对万州、涪陵等17个区县的560个乡镇,执行山区生育政策。上述乡镇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上、第一胎生育女孩的农村夫妻,可照顾生育二孩;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农村夫妻,则可普遍照顾生育二孩。
关于落实长效节孕措施和大月份引产,市人口计生委表示,目前,重庆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使用何种避孕措施、服用何种药物,市民可根据自身心理、生理状况自主进行选择。
同时,禁止强制安环、结扎。对采取人流、引产补救措施的,必须经当事人同意签字方能实施,严禁大月份引产。
相关链接
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对不少人而言,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是指人到中年后意外丧失独生子女的家庭。据统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交通事故、工作压力以及身患疾病等原因,每年都会造成7万多名15至30岁的独生孩子死亡,而他们的父母就变成了“失独者”。由于失独群体大多年过不惑,已经丧失了再生育能力,所以,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新闻纵深
全国失独家庭或将达千万
可“三管齐下”破解多重困境
失独家庭已成社会热点,如何解决他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专家提出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齐下”的办法。
数量 1009万家庭或面临失独
易富贤的数量推断来自于两组数据:一个是中国从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另一个是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就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结合这两组数字不难算出,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1009万人会在25岁之前死亡。
按照医学上49岁生育极限年龄来看,这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很少再生育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政策 经济补助难解根本问题
在唯一的孩子离去后,养老成了首要问题。“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独父亲说。此外,歧视、健康等种种问题也接踵而至。
据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对于这个“必要的帮助”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且如何实施并没有明确说明。
2007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政府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却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经济政策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始终难以彻底解决失独群体目前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
建议 “三管齐下”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失独家庭目前面临的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史柏年日前提出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齐下”的办法。
“从经济来讲,要把对失独家庭这样的风险补偿标准提高。”
在生活照料方面,史柏年称:“要发展社会性的养老,包括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
“第三个层面就是精神慰藉。”史柏年说,“社会公众的理解很重要。大家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失独家庭并不是问题家庭,媒体报道也不要把他们标签化。”
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认为,“帮助失独群体走出阴影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也有这个责任。例如像病人在医院抢救需要家属签字的规定应该考虑修改,例如社会组织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让失独者走出阴影。”(重庆商报 记者 刘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