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履职前瞻:新面孔亮相代表新群体发声
十八大代表是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以后第一次选举产生的全国党代表大会代表,肩负责任重要,素质要求更高
近期,在全国8260万党员、403万个基层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结束。各选举单位通过反复酝酿,选举产生了2270名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为开好十八大、完成大会各项任务打下了重要基础。
十八大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十八大代表来自哪里、关注什么,如何履职,直接关系到大会的质量,更关系到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
首次实行差额考察、代表名额向基层一线倾斜、大学生“村官”初次亮相十八大代表选举亮点频现,其履职行为令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草根性”选举接地气更有底气
在十八大代表中,来自生产和基层第一线的党员共692名,占30.5%,充分体现了十八大代表选举注重基层的鲜明导向。与此同时,整个选举过程凸显民主性、广泛性和草根性,让十八大代表接地气,更有底气。
基层一线代表增加,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打基础、管长远”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章程》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持续增加基层一线党代表比例,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代表的广泛性。
事实上,党代表选举工作将重心下移、将结构比例向一线倾斜,已成趋势。统计显示,近年来党代会基层党员代表的比例,从十四大时的22%、十六大时的24.3%,增加到十七大时的28.4%,十八大进一步提高到30.5%。这充分说明党始终和基层、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更加注重、维护和发展这种密切联系。
新时期以来,党在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吸收基层的智慧。提高十八大代表中基层代表的数量,体现了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有利于党的决策更加重视和保障民生,始终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普遍参与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基础。从此次十八大代表选举过程看,党员参与更加广泛,候选人的推荐提名从基层开始,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各地通过党内文件、宣传标语、短信平台、公开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进一步规范代表的产生程序以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等措施,切实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积极组织流动党员参与代表人选推荐提名,征求他们对推荐人选的意见,最大限度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参与率。
党务公开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前提。此次十八大代表选举的过程更加透明,不仅公开了党代表条件、选举产生程序等重要内容,而且公开了代表名额如何分配、代表构成比例和差额比例等基层党员关注的细节。让党员群众都来“围观”十八大代表选举产生过程和代表人选,提意见、找问题,不仅让选举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也进一步保障了十八大代表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此外,十八大代表选举首次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实行了差额考察,全国31个省区市差额考察比例平均达到13.4%,推荐提名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据中组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各选举单位采取分名额推荐或全额推荐方式推荐提名代表人选。无论是分名额推荐提名还是全额推荐提名,人选都要经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推荐提名才能产生,并且每一轮酝酿都要听取下一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凡是未经过多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荐提名的,不能作为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