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晨在新兴国家互联网圆桌会议发表主旨演讲

2012年09月18日 16:4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新兴国家互联网圆桌会议18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王晨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王晨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共同创造和平美好的网络空间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九月的北京是美好的季节。首先,我代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向来自巴西、俄罗斯、南非的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互联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愿意与世界各国开展对话,学习借鉴各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经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南非都十分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与运用,我们在这里举办首届新兴国家互联网圆桌会议,得到了相关国家的响应和支持,这说明新兴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对话和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政府始终把互联网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力量,确定了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基本方针,积极为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0%,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回顾过去18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在这里愿与大家分享。

  要把大力推进互联网的繁荣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加快经济发展、增进国民福祉,是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总的看,发展中国家未能充分享有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文明成果,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发展中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中国政府把这一机遇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契机,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信息化建设。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已投入近1万亿美元资金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投资数额最多、推进力度最大的领域之一,互联网已经成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引擎。过去5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互联网在物流、商贸、金融行业的应用,有力促进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1万亿美元。互联网还创造了很多宝贵的就业机会,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已达到1300多万人,以开办网店等形式通过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一家企业实现间接就业的人数就达到600万。互联网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巨大活力。

  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丰富互联网服务和应用。互联网是20世纪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互联网发展的动力源于创新,前途也在于创新。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支持和鼓励互联网创新,在确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设立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都把支持互联网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等置于优先位置。技术创新有力促进了中国互联网新业务新应用的繁荣兴盛,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国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目前,在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香港和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已超过40家,总市值达到2100多亿美元。随着3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移动互联网呈快速发展势头。目前,我国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已达3.88亿,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已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对中国广阔农村地区的人们和广大的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使用手机上网已成为他们首选的上网方式。微博客、即时通信等社交网络的迅速兴起,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目前,我国新浪、腾讯两家微博客网站的注册账号即达8亿。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休闲娱乐、创新创造的新平台。

  要推动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文明进步信息和理性建设性表达的新载体。根据对中国最有影响的10家网站统计,网民每天发表的论坛帖文和新闻评论达300多万条,微博客每天发布和转发的信息超过2亿条。互联网为人们交换看法、切磋互动提供了便捷渠道,同时也不时出现虚假信息、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这些年来,中国政府广泛开展构建网络诚信、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推动改善网络环境,维护了公共利益安全。中国政府借助网络了解民意,顺应民意,解决了大量通过互联网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促进了政府工作的不断改进。

  要把各相关责任主体都纳入到互联网治理体系中来。互联网需要管理,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特别是社交网络的蓬勃兴起,使得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结合日益紧密,网上网下联动日益频繁,互联网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多发频发,尤其应思考如何防止社交网络被滥用。中国政府始终依法管理互联网,坚持把政府、企业、网民等各相关责任主体都纳入互联网治理体系中来。政府在互联网治理中有义务承担更大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并督促互联网企业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道德准则,采取包括技术措施在内的必要手段阻止违法和有害信息传播。中国互联网协会是全国性的互联网行业自律组织,中国510多家最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都已成为其会员,签署了一系列的自律公约。中国政府还广泛发动公众监督网上违法行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举报机构每年接到的各类违法有害信息举报70多万件次,在完善互联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中国互联网治理也存在一些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之处,我们愿立足中国国情,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

  女士们、先生们,

  世界各国人民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实惠的同时,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中国互联网应急中心统计,2011年中国有约890万台主机遭来自境外IP地址的木马控制,比2010年增加了近1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黑客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之一。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黑客攻击行为,坚决反对网络战和网络空间军备竞赛。

  各国互联网彼此相联,又分属不同主权范围,这决定了加强互联网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我们主张,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应得到切实保障;各国基于不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文化传统差异对网络安全的不同关切应受到尊重;所有国家在互联网治理和确保网络稳定安全方面发挥平等作用,并承担相应责任。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在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更大更多,发达国家在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而不应以这种优势行使“互联网强权”。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应充分体现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利互补的原则。中国主张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合理分配互联网基础资源,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制定网络安全国际规则。中国愿意积极参与这一过程。

  女士们、先生们,

  有关新兴国家在互联网发展和治理问题上,有许多相同的看法、相似的做法、相近的诉求,同时也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在互联网领域的交流合作前景广阔。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立新兴国家互联网圆桌会议机制。这次圆桌会议是新兴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召开的首次政府多边会议,也是新兴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开展交流合作的一个新渠道、新平台,是彼此交流观点、分享经验和做法的新开端。举办圆桌会议,保持政府互联网主管部门之间对话渠道畅通,有利于增进我们彼此的了解和理解。中国希望与各国继续努力,共同建设好这一平台,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

  第二,共同促进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下一代互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合作,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形成信息化发展“后发优势”,使互联网更好地造福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广大民众。

  第三,积极推动互联网业界和专业机构的合作。鼓励新兴国家互联网企业相互间开展业务往来,创新合作方式,增强合作实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支持新兴国家互联网行业组织、举报机构的磋商交流,加强对网络攻击、青少年在线保护等问题的协调处置;鼓励互联网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探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科学和伦理问题,分享研究成果。

  第四,加强立场协调,积极参加互联网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积极开展多边磋商,共同参与国际网络行为准则制定,推动建立一个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符合网络社会基本特征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努力扩大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女士们、先生们,

  巴西、俄罗斯、南非与中国是新兴国家的代表,新兴国家互联网圆桌会议的召开,为新兴国家的国际合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机遇,共同促进互联网的安全,共同创造和平美好的网络空间,为全球互联网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祝圆桌会议圆满成功!祝朋友们在中国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