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吁让公车挂“公”牌 接受公众监督
浙大教授:让公车挂“公”牌接受公众监督
“公车改革触动的不是‘车’的问题,而是坐车官员背后‘权’的问题。”浙江大学教授、博导范柏乃认为,目前一些地方推行“取消公车加车贴”的车改方式,并非是公众真正期待的车改模式。要破解车改困局,着力点应转向对公权力的约束和规范上。
范柏乃教授建议从公车挂“公”牌入手,先亮明公车身份让公众有条件参与监督,配套跟进公车消费刷卡结算等管理制度规范公车消费行为,进而逐步削减公车数量,以实现车改的目的。
范柏乃说,“温州车改”成为关注热点,这背后承载着公众对公车改革的强烈呼唤。温州在全市推行车改,需要当地领导干部在调整既得利益方面形成共识,这种勇于拿自己“开刀”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但是这种“取消公车+车贴”车改也引发“干部变相加薪”和“赎买权力”等诸多质疑。人们担心今天“车改”拍卖掉的公车,将来有一天会变本加厉购置回来,担心这种节省了多少资金的车改成效并不靠谱。
范柏乃认为,公车改革的最终目的不是没有公车,而是要让公车能够更好行使公务活动,有效遏制公车私用、削减行政成本,推动建立节约型政府。他说,公车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推行公车改革,首先要让广大群众知道哪些是公车,给群众一个知情和监督空间,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公众才能充分参与监督,进而推动实现车改的全面突破。其改革“线路图”应该是:从公车挂“公”牌入手,亮明公车身份让公众有条件参与监督,跟进公车消费刷卡结算等管理制度规范公车消费行为,畅通公民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等渠道遏制“公车私用”,有步骤削减公车数量以实现车改目的。
他说,统一实行公车挂“公”牌,让公车置于公众视野监督之下,这本身就是一种约束机制。因为,彻底亮明公车身份后,对使用公车者的心理上产生了时刻被监督的压力,现在互联网发达,民众监督意识强,想利用公车进行私人应酬或动用公车办私事都得掂量掂量,免得随时被举报和曝光。浙江省平阳县从2007年起,除了公、检、法、司等已有特殊标志外,把全县公车换上统一带有“公”字首个拼音字母“G”开头的新车牌,实行公车统一牌照管理,并且配套推出了一车对一卡的公车消费刷卡结算和严格公车编制管理和总量控制等制度,不仅使公车私用现象大为收敛,而且使全县公车费用总额明显下降。从平阳的实践效果看,创新公车统一牌照管理,易操作,官员抵触少,民意认同度高。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公车改革的阻力,应是走出车改困局的出路。
范柏乃建议,在全国层面新设统一颜色(标志)的车牌作为公车用牌,实行公车统一牌照管理,以此为切入口通过以各省为单位建立“公车监督网”和一车对一卡的公车消费刷卡结算等制度推进公车改革。他说,“阳光管理”是公车改革应循的思路和方向,只要创造条件让群众参与监督,公车改革才能走出困局。(记者 谢云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