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严格节约用地”推进城镇化 潜力巨大(2)
节约集约用地潜力巨大
《瞭望》:无论是闲置低效用地,还是有待盘活的存量建设用地,目前来看规模都不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有哪些差距?
胡存智:节约集约,内部挖潜,的确是解决我国用地矛盾的现实途径。从闲置土地来看,截至2012年8月31日共1.27万宗,95万亩。用地紧张的东部地区分别占49.3%和42.6%。其中,闲置2年以上的占57.3%。
从单位土地承载的经济总量来看,我国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承载的GDP,即国土经济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与美国的陆地疆域面积相当,目前中国国土经济密度约为美国的1/5----1/4。韩国国土面积9.9万平方公里,与江苏、浙江面积相当,但国土经济密度2.8倍于江苏,4倍于浙江。
再从城镇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率来看:我国的一般大城市土地实现的工业产值约为每平方公里数亿元,美国、日本的同类城市约为每平方公里50亿元以上,说明我国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差距同样明显,北京的工业用地效率仅相当于东京历年平均水平的5.0%左右;每公顷工业用地的从业人员数只相当于东京历年平均水平的12%左右。
追本溯源,可以发现传统经济增长强烈依赖着土地要素的供给。土地的宽供应和高耗费保证了高投资;土地的低成本供地保障了高出口;以土地招商引资推进了高速工业化;土地资本化又助推了快速城镇化。中国在过去30多年间,巨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蓄水池,保证了低成本的劳动力投入;为服务于投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土地尽管面临稀缺性制约,不得已采取宽供应方式的选择。
依靠土地的宽供应,促进了经济高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造就了繁荣,却也带来了多征、多占、多卖地的冲动,耕地红线面临冲击,导致土地浪费,不节约、不集约利用和资源环境问题的突出。我们未到达后工业化时代,却已提前预支了那个时代的土地资源。以大量开发建设用地、消耗绿色土地空间的建设方式,资源前景极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