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商报:假“特供”总有愿者上钩更值得探究

2012年10月23日 09:52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假“特供”总有愿者上钩更值得探究

  市场上假借国家机关名义,打着“专供”和“特供”名号的产品不少,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专供”、“特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的。(见昨日本报A6版)这些假冒的“特供酒”为何总有人愿者上钩,更值得探究。在笔者看来,无外乎三大消费情结使然。

  其一,公款消费下的“买贵不买对”。在中国,无酒不成席,而在部分地区官场,更是无酒没“关系”,酒在时下官场迎来送往、跑部钱进中扮演着“敲门砖”的重要角色。“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酒杯一碰,政策没用,酒杯一拿,政策算啥”。而贴有金字招牌的“特供酒”,更容易让人产生某种“政治优待”的联想,使得接待上级有档次,自己享用有面子,请客送礼有底气。于是,就有了“明知道是假茅台也得喝下去”的官场酒经。

  其二,奢侈消费下的“花钱买面子”。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催生了对财富消费的“暴发户心态”。在一些人眼中,特供酒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饮料,而成为高端消费的象征。一瓶“钓鱼台专供”,或许就能让一些人对权力、身份和地位的崇拜得到极大的满足感。这种对特供的病态痴迷心理,正是造假者拉大旗作虎皮的市场土壤。

  其三,断层消费下的“傍权图放心”。同一片天空下,同一块土地上,既得利益者和普罗大众的消费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断层。在老百姓为质量安全担惊受怕、防不胜防的同时,一些权力部门往往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建立“特供菜”、“特供肉”的专享渠道,在这个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时代逍遥事外,独善其身。使得一些公众笃信自己会成为那个幸运儿,在这场权力盛宴中分得一羹。(张枫逸)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