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共四大纪念馆:海派街巷内的历史寻踪
中新社上海10月26日电 题:四大纪念馆:海派街巷内的历史寻踪
中新社记者 许婧
在满眼石库门和里弄风格建筑的上海虹口,四川北路1468号游人如织。一批又一批海内外参观者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试图从这里追寻历史的遗踪,探寻“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会议——中共四大的历史印记。
穿过满是香樟和桂花的街道,中新社记者近日来到了这座绿野环抱中的纪念馆。虽是中午时分,记者看到,纪念馆里外人头攒动。而那些已结束参观的访客,特别是那些老人和少年,也都喜欢在馆前开阔的空地上继续流连。
纪念馆宣教部主任赵丽告诉记者,纪念馆人气一直很旺,从今年9月7日正式开馆至9月底,已有6908人前来参观,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内就有1717人前来参观。
赵丽笑言:“常有未经预约的团队‘加塞’进来,而散客则是随来随看。”
据记载,中共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虹口的一幢石库门房里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周恩来等20人,代表了当时全国994名党员。
谈到中共四大纪念馆的落成开馆,该馆馆长陆健说:“可惜的是,与一大、二大的原址纪念不同,中共四大原址已在上世纪30年代的淞沪战争中被日军炮火炸毁……”
他告诉记者,1984年,中共四大召开时担任会议记录的郑超麟最终确定,四大原址位于现在的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并考证出了当年出席会议的20名代表的姓名、身世。
在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上海决定在离会议原址东南方向不到一公里处建立中共四大纪念馆。陆健说,纪念馆自筹建以来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光,国家档案馆、江西档案馆等还提供了数百份当年的史料复制品。
走进纪念馆,记者看到序厅内的大型主题雕塑《工农联盟》庄严肃穆,依原貌翻建的场景再现厅内:3张八仙桌拼成的长桌、20多张凳子、一块写有英文教学例句的黑板……而馆内陈列的四大代表罗章龙的晚年手稿原件,则成为该纪念馆的“珍贵宝贝”。
主展厅内,陆健指着一块电子展板说,从中共一大到五大,党员人数从50多人发展到57967人。而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中共五大与四大时隔仅2年,党员人数却翻了58倍。
在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丁小强看来,这个细节充分说明四大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对中国革命组织意义重大,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将中国革命带进了新阶段。史学界也公认,那次会议拉开了大革命的序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建制,在中共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丁小强认为,中共四大确定的无产阶级领导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是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决条件;二是工农联盟的确立,当时工人阶级数量少,共产党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健全组织,加强对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的领导;三是中共三大后展开的国共合作,很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开展工作,而四大之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组织和工农运动。
丁小强指出,四大之后,建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开始大规模发展党建事务,例如三人可以成立党支部,从一个政治团体发展为阶级政党,再到群众性的阶级政党,中共自身得到了发展,“这对中国革命组织意义重大”。
“现在的年轻人对党史知道的太少,不明白一路走来的艰辛。”专程带着16岁的孩子前来参观的刘春平如此感叹。
为了尽可能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陆健说,纪念馆除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也努力以高科技展示手段,从展示效果、展示形式等方面丰富展示内容,以便让党史更贴近民众。他们推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观后感征文活动等做法,也得到众多参观者的力挺。
步出纪念馆,记者看到,在上海著名的繁华商业街四川北路上,当年与会者选择的可助应急疏散的铁路,已演变成了人流不息的地铁3号线。诸多斑驳印记,正映衬着时代的变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