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瞭望:中国已初具创新型国家实力 直面科技挑战(3)

2012年11月05日 10:3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直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挑战

  科技实力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走向。建设创新型国家,只有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现今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与创新型国家所具有的特征相比,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50%左右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仍然偏低;从整体上看,原始创新成果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还很小;我国科研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少;我国专利申请量和科学论文篇数名列前茅,但高质量专利数量少,科学论文篇均引用率低。此外,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创新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科技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将创新提升到战略层面,力图通过科技创新和发展高端产业来走出困境迎来复苏,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面临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

  今年7月2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随即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聚焦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拉开了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幕。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从现在起,到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形势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认为,目前影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体制和机制问题。一是一些制度偏离创新方向,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二是部门分割,多头管理,计划协调不够,科技资源分散使用和低水平重复配置,研发与成果产业化脱节,政府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三是创新主体定位不清晰,存在功能错位、缺位和越位的问题,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不是形成互补关系,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竞争关系;产学研联合体缺少有效的利益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有时靠政府“拉郎配”。

  在吕薇看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突破科技体系的界限,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整体设计,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加强相关的配套体制改革,为科技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引导。“研究开发仅仅是创新链条的一个环节,创新包括从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市场开拓获得商业成功的整个过程。”因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

  吕薇认为,科技体制改革要以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目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公共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调动科技工作者、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要进一步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和重组,有效发挥大学科研体系的作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要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享机制,构建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要优化教育结构,培育多层次适用人才。“我们不仅需要研发人才和科学家,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具有高技能的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认为,创新是智慧的竞技场,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要搭建人才成长的大舞台,不仅要识才、用才,更要爱才,要改革评价体系,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记者 孙英兰)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