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取消农业税免除学杂费 十年来民生获显著改善(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05日 10:48 来源:瞭望 参与互动(0)

  社保十年“织网”

  社会保障网是人们心中的“安全网”,无论生老病死,都可以从这张网中寻找到安全感。然而十年前,这张刚刚开始编织的网还十分单薄。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把“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向全党郑重地提了出来。次年3月,“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被首次写入宪法。

  到十七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其方针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并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快速展开。“‘全覆盖’是近年来社会保障建设的核心词汇”,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的看法,与绝大多数观察者一致。十年间,“全覆盖”从城镇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这个起点开始,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由国有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由单位职工扩大到城乡居民,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等重点人群也被纳入政策视野。缺少保障、保障水平低等民众反映最强烈的难题,被逐个破解。

  9亿农民的社保安全网从新农合开始破题。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从零开始,到2011年已实现8.32亿人参合。2007年7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2011年末已有5306万农村居民拿到了低保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9年9月开始试点,现已覆盖3.3亿农村人口。“在不足十年时间内,面对9亿庞大农村人口,在欠账最多、需投入资金量最大的社保领域大力度推进制度建设,并力争实现人群全覆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奇迹”,青连斌认为。

  在城市,国企职工早已不再是社会保险参保的唯一群体,多种所有制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特别是“老大难”的集体企业职工、地方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也陆续解决。单就养老保险而言,2011年参保人数已增长到2.84亿人,比2001年增长了一倍还多。到今年底,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实现制度“全覆盖”,最后一个制度空白也被填补。

  2.53亿农民工群体是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典型群体,在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尚低的背景下,这一特殊群体的参保和转移接续是不可回避的难题,考验着制度设计者和实务操作者的智慧。2009年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开始施行,目的即在于改变农民工跨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困难、退保频繁的不正常现象,维护其参保权益,最终使农民工真正成为产业工人,进城农民真正成为市民。

  提高保障水平的“战役”,几乎与“全覆盖”的制度建设同时打响。2005年至今,中国连续8年调高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12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月均基本养老金达到2002年的2.8倍,而且基本养老金随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水平而调整的正常调整机制也在制度设计之内。

  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离不开政府实实在在的投入。钱从哪里来?据统计,十年来各级财政仅对城镇职工5项社会保险的投入累计就达到1454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0881亿元,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的及时足额支付。

  “除了政府的财力保障,2011年7月开始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更使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有了高位阶的法律保障。”唐钧表示,“这将有力促进现有社保政策的稳固落实、不断完善以及未来的健康发展。”

【编辑:陈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