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王宁:公开权力运行是为了公众监督
昨日,十八大北京代表团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间隙,针对西城推出权力公开运行等热点问题,西城区委书记王宁一一进行了回答。
厘清权力
权力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新京报:西城一直致力于推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此事目前进展如何?
王宁:我们把区委涉及的100多项职权一一罗列出来。同时,还逐步扩大到了政府层面,厘清了政府权力6000多项,涵盖了各个委办局。这样一来,各个部门、甚至各个人,到底有哪些权力,大家就一目了然。
就区委而言,厘清权力后,一些重大的决策,过去是可以让谁去列席,现在是必须让谁去列席,并将这种规定作为制度,现在我们在重新修订议事规则。
新京报:这样公开,是否等于限制了政府部门的权力?
王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权力和决策更加透明,可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这样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也会更加务实。
是否会限制权力?我认为这种限制很好。因为它能规范你的行为,从而使决策更科学。这也是遏制腐败的重要举措。公开权力,我也公开了我自己。如果一把手不把自己的权力厘清,下面的权力更加无法厘清。
新京报:你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王宁:这是政治进步的必然举措,我希望通过这个工作的开展,让区里的工作更完善。我们现在把权力厘清了,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比如,现在区委常委会的决策要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将来要扩大到听老百姓的意见,这样更科学,更实际,也更符合老百姓的利益。
新京报:现在这项工作效果如何?
王宁: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也不能说,公开就是万能的,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把公开的范围从区委扩大到政府,就是因为区委的决定往往是宏观的,而政府的工作则涉及到决策、审批和办事,更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这种公开的步伐我们要不断往前走。
西城一定会下大力气的。目前,西城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很高的阶段,在这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必然要求各方面都与之匹配,这也包括权力公开的匹配。如果发展不均衡,肯定会出问题。
新京报:对自身权力的限制,是否会有难度或痛苦?
王宁:没有痛苦。因为大家有这个共识。今后还会更深入。我觉得政府部门要弄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力,不要越权。
城区建设
北京坊以民国风格为主
新京报:近日西城提出建设“北京坊”,进展如何?
王宁:“北京坊”年底前建设地下工程,主要包括地下四层的交通停车等配套设施,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古都有特色的亮点。在现有遗存基础上,西城将重建民国风格的老劝业场,这是集商业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设有画廊、艺术品交易、文化沙龙等。
其中,8栋三层小楼的设计风格将以民国风格为主,请吴良镛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每人设计一栋小楼。目前总体规划已经获批,将当做“艺术品”来建设。
新京报:未来会采取哪些举措来发展文化?
王宁:重要的是要保护历史的遗存,让古都更有魅力和韵味,我们要保护和修复古老会馆和戏楼,以及名人故居,历史悠久又有故事的胡同。这些逐步修复,让古都更有魅力。
西城是文化大区,但文化大区变成文化产业大区,除了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外,还要把新型文化形态在这个区形成文化之路。
新京报:这些年文化产业在全区的GDP比重有没有提升?
王宁:有提升,但在整个区域的比例中不是很高,希望在十八大后,提高文化的投入,特别是功能区逐步形成后,会逐步提高比重,目前文化占GDP比重大概在8.9%左右,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接近20%。
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