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并非要“称霸海洋”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电 题: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并非要“称霸海洋”
中新社记者 曾嘉
在钓鱼岛、南海主权争端持续背景下,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对外政策的表述格外引人关注。专家解读,报告中对维护海洋权益的表述,并非是要“称霸海洋”,中国未来仍将走和平发展之路。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9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这和近年来中国周边海上形势有关系。
日本媒体解读这是对钓鱼岛问题的回应,金灿荣表示,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外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上升,日本媒体认为十八大的表述与钓鱼岛问题有关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中国发展到现阶段,需要强调自己的海洋权益。原本我们注重内陆发展,开放内陆市场,吸引外资,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新阶段,应该强调应有的海洋权益。”
他同时强调,还需要注意的是,维护的是中国的合理权益,并不是要“称霸海洋”。“国外对中国成为新的海洋国家还不习惯,担心中国超越合理的权益需要,觊觎传统海洋强国的地位。中国现在要强调维护海洋权益,但是并不称霸。”
十八大报告将这一表述放置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并未在对外关系部分阐明,金灿荣认为,这里有微妙区别,有战略上的考虑。放在生态文明部分敏感性会降低一些。“如果放在对外关系部分,就成为我们的外交战略,要谋求什么。放在对内,就是告诉外界,这是我们国内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马小军告诉中新社记者,十八大报告对国际问题的判断与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有很强的连续性,并未因为近期的钓鱼岛争议、南海主权问题等而发生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也表示,报告不囿于短期形势判断,而是从更长远的视角指明中国未来五至十年的对外发展方向,具有历史性意义。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马小军解读,报告并非拘泥在双边关系、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而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世界和平的潮流不会改变,纵观报告对中国未来战略规划,可以预计中国将持续平稳发展,不会出现剧烈变化。时殷弘也认为,虽然当前国际对抗性因素较多,但中国未来仍将坚持独立自主、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等对外政策不动摇。
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报告强调,中国将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对此,马小军分析,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国内外战略局势的判断更加自信从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多建设性贡献,承担更多大国责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