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李体制”备受外界关注 政改、民生成主调
11月15日,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电 本月15日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集体。连日来,以习近平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七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备受外界关注,“有力、高效、务实”和“谋变”等词汇成了全球媒体报道“习李体制”的“热词”。
领导层平稳过渡
美联社报道称,“习李体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共领导层的又一次平稳过渡。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两职在身的习近平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同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数从9人减至7人,预示着中共决策更容易达成一致,制定政策的效率也会更高。
《华盛顿邮报》认为,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来应对挑战。
《联合早报》指出,胡锦涛同时卸下党、军要职的做法,为中共最高权力交接立下新规。此举备受外界称道,同时,也可视作对习、李新班子有充分的信心。
改革任重道远
在外媒看来,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各领域的改革已到关键阶段。中国将走向何方,中共领导人起着重要作用。
《纽约时报》中文版以《习李带着厚望登中国政治舞台最前排》为题报道了中共领导层更迭。《悉尼晨锋报》认为,习、李的优势在于年轻,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经验,可以带领中国更好地发展。
在经济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显得任重道远。外媒认为,习、李将继续寻求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平衡。新班子中李克强和王岐山都是主抓经济的“内行”。香港浸会大学中国政策专家简.卡比斯坦认为,在“习李体制”下,中国可能形成新的增长模式。
在民生方面,习近平务实、亲民的风格凸显了新班子对民生的关注。《洛杉矶时报》认为,习近平在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把人民放在首位,语言中带着“一股亲民的清风”。
《联合早报》认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在13亿人口的语境下显得魄力十足,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政改不走西方道路
路透社分析称,今天的中国与10年前胡、温执政初期有了明显不同,习、李所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富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与此同时,他们所面对的深层次问题也更加突出。处理不好,将动摇中共的执政之基。分析认为,中国要想长治久安,习、李就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改革。
在政治方面,改革将成为未来的主调,但外媒认为中共仍将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大前提。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发文称,中共已经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改革关系到新一届领导集体乃至新一届政府能否正常运转。文章同时认为,政治改革是为了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而不是走西方的多党制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