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派开始集中换届 实现新老交替政治交接
12月4日,在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韩启德连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随之产生的还有10名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由此,中国8个民主党派5年一次的集中换届拉开序幕,“新老交替”、“政治交接”成为各民主党派换届大会的核心内容。
九三学社是中共十八大后首个召开换届大会的民主党派,大会于11月30日开幕、12月4日闭幕。此后,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同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建国会等民主党派也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召开各自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预计12月下旬全部完成换届。
中国目前有8个民主党派,截至2011年底,各民主党派成员总数达80多万人,地方组织数量达到2404个,基层组织数量达到37639个。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8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从近年来的经验看,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大多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召开。在中共于11月初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后,8个民主党派本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议程普遍包括: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听取并审议本党派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修订本党派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从已经开幕的九三学社、致公党全国代表大会来看,与5年前的情况相同,本次代表中共中央出席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致贺词的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说明中共中央对民主党派高度重视,把多党合作摆在重要位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廷华说。
中共中央在给民主党派的贺词中亦强调,希望民主党派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领导人的优良传统,筑牢思想基础,深化政治交接,提高自身建设水平,为统一战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巩固发展作出新贡献。
“政治交接”是1997年由费孝通等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提出的,目的是在民主党派的新老交替中传承、延续与中共长期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
袁廷华说,随着国内国际形势发展,民主党派成员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民主党派的主力军,他们思想活跃、有热情、有活力,知识层次大大提高,但如何进一步坚定思想政治基础、沿着老一辈开创的道路走下去,成为摆在各民主党派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历次民主党派换届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袁廷华分析认为,政治交接的核心是强化政治共识,这一共识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识越强,凝聚力就越强,民主党派成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的动力就越强。”他说。
在增强政治共识的基础上,政治交接还意味着提高政治能力。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2年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曾就民主党派“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提出希望,即“弘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锤炼品格,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让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团结合作,支持民主党派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中共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协商制度和重要情况通报制度。据统计,自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至201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民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总计达197次,其中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有48次。
与此同时,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各级党委不断加大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协、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力度。截至2012年4月,全国有30个省(区、市)政府配备了非中共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14个副省级城市配备了非中共副市长15名,近90%的市县两级政府配备了非中共副职。在国务院系统,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和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竺分别担任科技部部长和卫生部部长。
中共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韩启德在九三学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作报告时指出,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对民主党派来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做到这三个“同心”,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但他同时强调,“同心”不是“同一”,不是追求表面的一致或形式的雷同,而是求同存异、增同化异、整合同异,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协调统一。
“‘同心’是求同存异的目标追求,求同存异是‘同心’的实现途径。增进政治共识,既要避免原则分歧,也要保持自身特色,以体现多党合作事业的差异性和包容性。”韩启德说。(记者 崔静、赵超 参与采写记者:张云龙、李惠子、郭丽琨、颜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