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 曾因郭美美陷信任危机
中国红会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 联系大众是改革目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日前正式成立,由15人组成的委员将对红十字会社会捐赠款物使用、资助项目等进行监督。
去年,"郭美美事件"的发生一度让红十字会的公信力跌至冰点。当时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就表示,要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对红十字会的社会捐赠款物使用、资助项目等进行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一年之后,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终于呈现在公众面前。在已经透露的名单中,包括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著名媒体人白岩松等。
7日,监委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会议召开,委员们讨论了相关章程,听取了中国红十字会关于2012年财务收支、组织能力评估、志愿服务等工作的专题报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透露,委员们对财务问题最为关注,提的意见也最多。
迟福林:大家进行了十分坦率的讨论,这是很少有的。有直率的批评,也有建设性的建议。尤其是对财务问题,委员发表的意见比较多。大家共同的意见是,财务管理要规范、要公开,要按国际惯例进行审查、公开。首先,财务如何公开;第二,标准应该由第三方审计,而且应该按国际标准实施公开。
去年,中国红十字会深陷信任危机的泥潭。"郭美美事件"发生后,红会接收的全国社会捐款额度一度锐减一半。不仅如此,红会的工作也几乎遭遇全盘否定。媒体人白岩松认为,社会监督委员会的成立,正是红会重新树立公信力的重要一步。
白岩松:破坏有的时候很重要,但是建设更重要。如果只有破坏没有建设,社会就会一地废墟。在红会出现信任危机的时候,媒体也做了很多节目,是我更愿意看到它能够以危机为契机往前走。现在,红会已经开始努力改变,很多东西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此前曾是中国红基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这次又欣然接受邀请,担任红十字会的社监会委员。他说,作为一个准政府背景的机构,能让社会成员监督自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王振耀:我们既然做社会监督委员会的委员,就不得不承担起责任,因为这涉及自己的声誉、信誉问题。对社会大众提出的问题,包括自己看到的问题,我们会非常坦率地指出来。
几位委员在接受采访时都强调,社会监督委员会的工作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桥梁,他们要促使红十字会的各项工作真正面向大众,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社会监督委员会主任迟福林指出,委员们的工作要兼具社会性、独立性和专业性。
迟福林:我们主要起到两个作用,第一,要了解红十字会的重大信息,并且发表自己的独立意见。第二,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同社会公众的联系,反映相关方面对红十字会的各种建议、批评,促使红十字会提高公信力。现在全社会对人道主义救援、援助需求越来越大,关切越来越大,对红十字会的转型改革期望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感到自己责任很重大。能不能把桥梁作用做好,委员们普遍感觉到,这是对我们的考验。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指出,相比于国外的红十字会,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欠缺,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大众。
王振耀:我国的红十字会最主要的问题是,和社会大众缺乏体制性的联系。比如上海红十字会承担起儿童的大病的医保项目,整个上海老百姓马上就知道红十字会是干什么的,就是孩子有病了,可以找他们报销。这一职能在全国红十字会中十分缺乏,没有覆盖全国的救助类项目、社会公益类项目,没有和大众联系,大众就不知道红会是干什么的。而且没有机制和大众进行广泛联系,倡导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类事务。
下一步的改革我提出的建议就是,能不能为大众急需的救助项目搭建很好的救助平台,能不能很好的和民间组织进行合作、联系,做各种各样的项目委托,突出它的民间性、公益性,也突出它对公众、对社会大众急迫需求救助的及时性,这样它才能对全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记者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