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习近平传达并代表非常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
座谈习近平讲话精神
外国专家建言中国发展
1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与在华外国专家座谈,相关谈话内容见诸报端后在外国专家中间引起强烈反响。12月10日,来自9个国家的15位外国专家齐聚一堂,分享习近平总书记谈话内容,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发展的真知灼见。
张多雷(Jean Dorey)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法方院长,他是参与座谈的20位专家之一。
“在我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非常具有国家形象的领导人。他有着非凡的个人魅力:讲话的声音洪亮,富有磁性。他身材高大魁梧,但同时很亲切,给人感觉平易近人。”张多雷说,“我认为他传达并代表了一种非常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这种感受贯穿全场,并在他的讲话中得以体现。”
“我在中国工作以来第一次跟中国最高层握手,习总书记的每个动作都令人印象深刻。”坦桑尼亚的哈米斯(Pili Mwinyi Khamis),2008年就职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至今,她也是当天参与座谈的人员之一。哈米斯说:“他上台之后就立即会见各国专家,这很难得。他坐在我们中间,听取我们的建议,让我感觉到有一种希望。”
“习总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提到媒体报道,除非有价值、有社会效果的领导人新闻才报道。我和同行们感到非常兴奋,”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艾德文评价:“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体现了一种开放、透明。”
与会在华专家在高度评价中国新领导层形象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供职于中科院动物所的瑞典籍专家皮尔·约翰·阿尔斯特罗姆(Per Johan Alstrom)对十八大报告中的“生态文明”提法很感兴趣。“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切必需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人类有很重要的意义。不过中国现在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他结合自己的专业指出中国现在生态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新领导层“学习、了解、保护生态系统,再多的投资也是值得的”。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日本籍教授谷畑勇夫和中科院高能所的法籍教授法比奥·埃尔南德斯都提出建议,中国应该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
“从各国的历史发展来看,在经济发展时,对基础研究总有所忽视。”谷畑勇夫教授以GPS为例,“这个想法产生自爱因斯坦时代,直到现代才型,但从基础研究得到应用成果影响深远。”
“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明天的应用科学才会更加完美,在未来几百年中会有很大作用,对国际社会才会有更大的贡献。”法比奥·埃尔南德斯说。
美籍华人教授王海洋认为,现在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重视,虽然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但现在却面临着人口增长、土地污染严重、国外种业公司施加压力等各方面的挑战。他建议中国高层应该更加注意到粮食安全问题。“现在国家农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还比较薄弱。引进了人才,还要使用好人才,在项目评估、产业立项方面开创新的机制。”他说:“对核心技术投资要加大。在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开发中搞创新。”
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与会专家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谈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这表明了中国领导人更加开放的世界眼光。美国专家威克姆·雅各布是中科院化学所的青年科学家,他建议将来要有更多的国际的交流机会,这对中外学者的成长非常重要。
“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像燕卜逊就是当时的有名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非常有名。”在清华供职的牛津大学研究员杜牧康对西南联大时的中西交流非常熟稔,“中国学生应该多到国外交流,在进大学之前就应该了解国外的文化。”
谷畑勇夫教授同意这种观点,中国的教育应该适应全球化的进程,“我们都是全球化的人,了解差异,认识差异,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记者杨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