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义卖善恶较量让我们听到文明脚步声
近日在广州举办的广东首届国际慈善义卖活动出现了不谐之音:现场筹集的33万元善款中,竟发现有4900元假币。(12月10日《羊城晚报》)
有人义卖义买,有人使用假币,这种赤道与极地般的“温差现象”,自然引起强烈的反响。
在这一反响中,同样又出现两种悬殊的认识和态度。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贺铿在微博里评论说:“外国领事馆干这种事,其用心就是想丢中国人的脸!中国就少了那33万块钱?而且那33万块钱本身就是中国人自己的钱!我认为真不要脸的是搞‘义卖’的那些人!”而绝大多数网友则谴责使用假币的违法分子,更有一些热心网友联系羊城晚报记者,希望能用真钱置换那些假币。
贺铿说:“外国人想有善举可以,请回自己国内筹款,回自己国内义卖……但是在中国义卖一定是假善举。”在他看来,外国人在中国义卖是“借中国的花献中国的佛”;义卖中发现假币,让中国人“丢脸”了,就要为此负责;他甚至怀疑让中国人丢脸就是外国人义卖的动机。
无论在腾讯微博还是在新浪微博,在多达数千条的跟帖评论中,贺铿的观点都受到几乎是清一色的批评。对慈善行为,不应以国籍和身份来区分善意的真假,更不该以“恶的假想”来猜测善的动机。哪怕是正在服刑的囚犯,当他们表现善意和做出善举时,也同样应该得到尊重,何况国际慈善义卖活动是由国内慈善机构组织的,外国友人积极响应,怎么却成了“真不要脸”?而外国人尽管不是直接捐款,却拿出实物,用卖出的钱来捐献,又如何不是一种付出?
在义卖中使用假币,是在柔软的善心上插上一刀,这不是丢不丢脸的问题,而是一种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在哪里都有,只是它发生在慈善义卖中而显得尤为刺眼和扎心,大可不必以“敌对意识”来揣测别人的良善动机。而作为一个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贺铿如此言论不但是在污化善心恶度善意,还会混淆是非,对人们的善念产生负面影响。
令人欣慰的是,人们并没有被贺铿所误导,在清醒地反驳贺铿错误观点的同时,提出以真钱置换假币来消除不法分子的负面影响。人们还纷纷向公安微博报案,吁请警察介入调查,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从网友和读者的系列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是非意识正在明晰,价值观念正在归位,善恶判断正趋理性。
有人趁机使用假币,有人希望买回影响;有人糊涂扭曲善意,有人及时明辨是非……一次义卖活动,就上演了善恶行为的对决,展现了正负能量的较量。它的看点与卖点还在于,恶行已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偏见已成偏居一隅的少数部落。当罪恶和陋识失去空间和市场时,这是体面而非“丢脸”;真正的丢脸,是罪恶大行其道而无人制止,是偏见大有市场而趋之若鹜。
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是个善与恶、正与反、是与非交织缠斗的时期。暴发的贪念催生罪恶的行为,善良则因其柔软和温暖而成为罪恶的下手目标。在法制和监督的“防火墙”出现漏洞时,善良就更容易被罪恶的病毒所攻陷。同时,长期存在于教育与宣传之中的倒错价值和混沌是非,又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文明进程。庆幸的是,有了多种媒体之后,正价值与正意识能够得到传播、复位和提升,尽管这种复位提升行走得坎坎坷坷,但毕竟没有止步———从人们对这次义卖出现问题的反应中,我们就能听到文明的行进脚步声……(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