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青年报:“死也要死在编制里”是制度的弊病

2013年01月15日 09: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1月4日,哈尔滨448名事业编环卫工正式上岗。此前招聘共有2954名本科生、29名研究生成功报名。其中22个研究生落选,主要因对环卫工作认识不够。落选者之一的王洋称热衷体制内身份不仅为稳定,落户到城市会带来就业、教育等优势,“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华商晨报》1月14日)

  有一首歌唱到,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才足够表白。王洋“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表白”,确实是够淋漓尽致、够痛快的。我觉得没必要指责,这种就业观,与其说偏激,不如说是很现实。毕竟,有编制的好处,人人都能感同身受。如同王洋自己所说,没有编制就没有户口,户口的差异带来的是诸如就业、福利、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的不同。而有了编制,就意味着有了户口,有了福利,有了社会保障。

  编制是保障,更是“屏障”。一个小小的编制,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无法跨越,将人与人分为三六九等,制造了不公,隔离了正义。比如,前不久舍身救人被誉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当了五年多的老师了,却一直是一个没有“编制”的临时工。没有保险,没有三金,千元月薪,寒酸之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像张丽莉老师这样的精英,因为编制而英雄气短呢?

  编制是“爱”,但更是“恨”。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既然编制的墙里这么好,这么有吸引力,那必定意味着编制的墙外是另一面。得到编制的人,会爱。得不到编制的人,就会羡慕、嫉妒,最后由爱转为恨,化为社会断裂。按照阿马蒂亚·森在《身份与暴力》一书中的观点,如果那些没有编制的群体收入低,没有保障,就会越来越孤立,越来越被忽略,他们就会恨,他们身上的暴力因此就容易一触即发。“编制”就像是一道无形的沟壑,让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让阶层对立越来越尖锐,让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财富的占有越来越不平衡,让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因为“编制”的存在变得如此之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因为“编制”的存在而变得步履维艰。

  一个成熟、健康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机会的社会,上升的阶梯不是一处,而是比比皆是。社会成员的竞争机会也是公平的,上升的渠道应该是多元的。“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这种让公民只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就业环境,显然是不成熟不健康的。这与公民的个人就业观没多大关系,是这个现实的社会,是制度的弊病,让年轻人不得不做出“死也要死在编制里”这样决绝的选择。

  编制,就像一堵墙,一道屏障,人为地割裂着现代社会,而且越来越与开放的社会和市场经济不合拍。这些年,公共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推进编制体制改革,但无论是事业编制,还是行政编制,都陷进了越改越多的困境;而编制所蕴含的附加值也不减反增。推掉包括编制、户籍等在内的隔墙,剥离隐藏在这些墙上的附加值,公民才会有自由的选择和更美好的生活。(石敬涛)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