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郭金龙:北京将打破户籍壁垒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

2013年01月23日 07:3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郭金龙:北京将打破户籍壁垒实现公共服务均等
郭金龙参加东城团和解放军团讨论。本报记者王海欣摄

  昨天下午,东城团代表、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参加东城团和解放军团讨论时,作为压轴发言者亮相,他表示,北京将逐步打破户籍壁垒,探索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在对政府工作报告发表见解的同时,郭金龙也对此前代表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

  一年2亿人次就诊、50亿人次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逾四成是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有着2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这是北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郭金龙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单位人”已经转变成“流动人”,作为我国最大的都市之一,北京在打造世界城市的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最大的问题,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069万,比去年增加51万左右,虽然增长数量小于前几年的60万人,但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包括教育、卫生、养老、住房、交通等都是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百姓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北京正在竭力探索和实践。“所有在北京居住人口都是我们应该服务的,不能囿于户籍与非户籍的问题。”郭金龙说,目前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规模中,47%是流动人口,要突破户籍壁垒,需要一个过程。

  郭金龙说,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520万辆,随着改善大气质量、城市治堵提出的新要求,那种过分依赖私人小汽车的汽车文化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北京将加快公共交通出行网络的打造,他介绍,目前,全市的公交系统年运送量已达50亿人次左右,地上地下单日运送达2100万人次。

  -现场

  郭金龙谈“大事”“喜事”“难事”

  “不叫讲话,就是发言。”在昨天的会议现场,郭金龙简短的开场白践行了会议新风。

  他说,回顾过去5年,成绩令人鼓舞,“过去5年,北京办成了大事,办好了喜事,也克服了难事。”他解释说,“大事”是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首都人民团结一致实现了多年的“奥运梦”;“喜事”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难事”是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主动调控房地产,实行最严格管理措施,使房价稳中有降,节能减排也走在全国前列。”郭金龙说。

  他说,东城区是首都核心区,也是一个老城区,“发展是硬道理,如何可持续发展,我们优势在哪里?我们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我们的制约因素是哪些?作为老城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代表们要共同研究好。”

  “生活在这个城市,我感到很自豪。北京人要自信,北京首都要自信,同时要很努力。未来发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靠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认真按照十八大精神去办,把民生问题解决得更好,坚信我们总会有收获,未来一定是光明的。交通这样的难题,是一定会解决的。”郭金龙的这番讲话,赢得在场代表热烈掌声。

  区委书记向郭金龙申请“好房源”

  在东城区41.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住人口约90万人,“一些地方,上个厕所都要排队。”作为首都的核心区,今年是东城区人口疏解的关键一年,十二五期间将向外疏解10万人,如何满足居民们对外迁房源质量、位置的要求,更好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昨天,东城区东城团代表、东城区区委书记杨柳荫发言时现场向参会的市委书记郭金龙要“好房源”。

  杨柳荫说,东城处于老旧城的核心,目前区内有10万户、共30万人住在平房四合院中,其中40%是危房,去年的7·21特大暴雨造成局部房屋坍塌,幸运的是,百姓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未受影响,但四合院人均居住面积不到15平方米,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可达到每平方公里有3至4万人口,为了更好地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名城保护好,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疏解人口已“刻不容缓”。

  目前,东城区的人口疏解规划已经执行了两年,以每年疏解1万人口的速度推进,今年内将全面启动建设通州“两站一街”、朝阳豆各庄保障房建设,但“在内城生活了数十年的百姓们对房源的期待很高,希望能近一点,条件好一点。”杨柳荫说,较高的经费支出是目前人口疏解工作面临的较大难题。

  此次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市级投入机制让杨柳荫感到兴奋,他希望,市里能通过市级层面的同城协调,为人口疏解提供更好的房源,通过市区两级贴补,加快疏解速度,加快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同时,也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记者李秋萌)

【编辑:陈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