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小城镇是加快城镇化重要举措 并非唯一途径

2013年02月05日 09:0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城镇化十年进程反思

  问题二——

  大城市化还是小城镇化

  就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规模而言,发展大城市是城市化的主流。19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末,“小城镇,大战略”一直被倡导,但市场机制发生了作用,在这20多年中,大城市的工业化和人口聚集效应愈来愈明显,“小城镇,大战略”实际被放弃。然而随着大城市病愈发严重,房价高企,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等因素,政策的天平似乎再次转向,小城镇又受到人们的亲睐。

  一般的理解,大城市化侧重于发展大中城市,人口、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大中城市集中;小城镇化侧重于发展中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究竟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恐怕不是一个二元对立的问题。

  小城镇确实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小城镇是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和重要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也不是最重要的途径

  时至今日,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但对城镇化道路的认识及应采取的措施还不十分一致。从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到近十年来各地的做法,其间都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就是要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活得好

  近十年来,我国掀起了城市建设的高潮,各地纷纷建立“融资平台”,圈了很多地,建了很多园区,城市和城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规划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规划面积动辄几十、几百平方公里。很多地方对城市建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县一级政府,大都提出“大拆大建出大变”的口号,都想尽快改变县城形象,把很多财力用到城镇建设上,而且标准非常高,甚至超过了大中城市的标准。许多中等城市不是完善基础设施,而是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大办公楼,有的市的办公大楼跟宫殿一样。忽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将大量财力用在城市形象上,确实是一个误区。

  毫无疑问,借助于高科技,城市规划部门可以把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搬到中国来,但这恰恰提高了城镇化的门槛,使农民很难进入到城市。我们提出加快城市建设,主要是指加强城市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公共交通、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而不是说把城市建得越漂亮越好。漂亮的城市自然是大家乐意见到的,但漂亮的城市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为什么一些城市的房价那么高?这跟我们把城市建设标准提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水平密切相关。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农民进城。未来我们还要有几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和城镇。现在确实有很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但不是全家进城,是一个人进城。农民工总数有2亿多,这些农民工是城镇化的一部分,却是不完全的一部分,因为夫妻、孩子不在一起,农村现在有很多“留守儿童”,将来还会有很多“留守父母”,这就会带来很多问题,也会给城镇化蒙上阴影。推进城镇化,或者说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就是要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活得好,把这三条解决了,我国的城镇化就实实在在地推进了。

  城镇化的本义就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和城镇的过程

  在城镇化战略提出之前,学者们撰文均提城市化而未提过城镇化。城市化这个概念是个舶来品,因国外没有城市和城镇之分,但在我国,城市与城镇按照一定的标准被互相区分,所以,将城市化的表述改为城镇化更准确。这同时也表明城市化与城镇化没有本质区别。城镇化的本义就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和城镇的过程,不管转移到城市还是城镇,只要由在农村从事农业转变为在城市和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均可谓之城镇化。小城镇确实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小城镇是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和重要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也不是最重要的途径。一些人把城镇化和城市化对立起来,认为加快城镇化就是要发展小城镇,农村人口不要到大城市来,要到小城镇去,这样城市人可以过自己的小康生活,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

  城镇化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农民进城不进城是他的选择,不能靠强迫,到哪儿去也不是政府确定的。农民进入到大城市、小城镇,还是中等城市是他们自己的决定,哪里有就业岗位他们就会到哪里去。而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一是工厂,二是服务业。如果工厂和服务业都在大城市,却让农民到小城镇去,显然是不可行的。我们只能分析农民的选择,根据他们的去向做好准备,从而决定未来的城市规划。

  现在大城市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不是因为我们主观上一味发展大城市造成的。相反,实际上我国的城市建设方针一直是严格限制大城市的发展,可能正是这种限制,使大城市的规划远远落后于实际,造成今天的局面。大城市的产业发展很快,需要劳动力,需要服务者,如果农民工不来,很多产业就发展不了,所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趋势,是阻挡不了的,我们只能顺应这个趋势来为其发展提供合适的平台,解决大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走以农民工为主体、以城市群为主要载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让农民工全家进城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我国上世纪80年代搞的农村工业化使大量乡镇企业在农村发展,短时间内解决了商品短缺的问题,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土地粗放利用、环境污染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这些产业聚集到城镇来,或者聚集到大中小城市来,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一些人认为城镇化就是楼上楼下,只要农民住上了小楼,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就是实现了城镇化。这条路事实上是走不通的,原因是农村“窝积”的人口太多,农民耕种的土地太少,农业比较效益太低。住在农村的农民要达到城市的生活水平,这个成本是农民所承受不了的。相反,产业和人口在城市集聚,土地、能源、交通等各方面都比农村节约得多,城市越大,公共设施的利用率也越高。因此,城镇化的重要特征是产业集聚和人口的空间转移。

  农民工的主要来源地是贵州、四川、湖南、湖北,以及河南,多数农民工是跨地区、跨省流动的。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十二五规划正式提出要解决农民工的权益问题,但是解决跨省市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让农民工全家进城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大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政府和居民都期望年轻的农民来打工,贡献青春和活力,年老的时候再回到农村去,一些学者也有这种想法,所以,并未做好让农民工全家进入城市共同生活的准备。而我们最大的失误,就是在农民刚开始进城的时候,没有把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本来在农民工领工资的时候,个人拿一点、企业拿一点、政府拿一点,是可以把这个社会保障基金建立起来的,但是我们在这几十年没有干这个事,所以累积到现在难度就很大。 (肖金成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  人民论坛)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