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转作风切不可“松口气” 社会合力防反复
转作风切不可“松口气”(评论员观察)
曹鹏程 李浩燃
纠风之难,更难在防止反复。打赢改作风的持久战,还须进一步凝聚共识、促动全社会形成合力,让清风吹遍每一处暗角
蛇年元宵即将来到,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转作风首场大考——两节“遭遇战”,也可用“初战告捷”作出盘点:依赖公款消费的高档餐饮娱乐业几乎被腰斩,迎来送往之风偃旗息鼓,公车私用大为收敛,而调查研究蔚然成风……
“重点防范期”变“成果展示期”,蛇年新春通过的这场考验,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执政党整风肃纪的诚意与实效。这也正是为什么,无论普通百姓还是海外媒体,都给予这次“春节新变化”肯定。
自然,这份不错的“成绩单”,也令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一种“过大关”、“松口气”的情绪。这种心态,在当前应该引起重视。
党风之变,引领涤清社会风气
作风是党风、政风的直接体现,作风的转变,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直接有效的载体。
今年两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了每个领导干部安排活动时逃不过的一道紧箍咒。来自各级政府的禁令,为过一个风清气正的春节划出了明晰的边界;一些部门和干部因无视上级要求,骄奢做派、顶风作案,迅速得到查处。
作风之变正在逐渐推动干部远离酒桌,回到工作岗位。由上而下的示范力量是改作风的原动力,中央领导坚决践行“八项规定”,调研考察轻车简从,访真贫、问真苦,率先垂范形成一种传导和扩散效应,一级一级的传给各级干部。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各路媒体的暗访蹲守也形成一种压力,让干部时刻保持“高压”状态。而返璞归真的春节,也让干部们从吃不完的酒宴、送不完的年礼中解放出来,有精力学习思考和走访调研,做回人民公仆应做的分内事。
这种清风,也由庙堂之上吹进千家万户。有网友诙谐地写道,这个年还真过得有些“小清新”。以北京为例,春节期间高档酒店用者寥寥、家常菜饭店倒是异常火爆,连烟花爆竹销量也比去年同期减少45%。健康过年、节俭迎春、低碳生活成为一种集体自觉。
外媒亦捕捉到了农历中国新年悄然发生的巨大变化。《体现节约新风》、《蛇年蜕变》、《中国春节瘦身》等成为西方主流媒体上的新闻标题。有媒体还生动地赞赏中国官员和百姓“控制住了自己的胃”。这些外来的评价,开启了一扇审视自己的窗口,同时也印证了简单而朴实的道理:真实的转变,总不会被忽略,唯有真实,最能赢得尊重。
党风之变,引领了社会风气的涤清。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对保持清明的党风反过来也有促进作用。作风问题从治标向治本的深度推进,各级领导的躬亲示范、以身作则仍然必不可少,仍须毫不手软、绝不松劲。
防范反复,须全社会形成合力
不过,就在党风政风在这个春节整体“小清新”同时,我们依然发现,一些干部“顶风作案”者有之,一些单位“避风头”心理有之;一些偏僻的县城乡村,仗着“天高皇帝远”依然我行我素,一些部门单位,潜伏卧底、改头换面、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依然存在;节后上班头一天仍有不少政府机关没人、或者人到心未到。而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纠风之难,更难在防止反复。
中国社会的庞大和组织链条的复杂,往往使得政策传达在神经末梢出现问题。它再次提醒我们:风起于上、俗成于下,但是,“上行”可以推动“下效”,却并不必然确保“下效”。改作风只有中央、地方“齐步走”,才能真正做到“一改到底”。
不可否认,改作风要深入还面临着一定的阻力。有些干部群众常有三种担忧:一忧不能长久,害怕上级要求逐渐放松后,故态复萌;二忧阳奉阴违,迫于风头有所收敛,但暗地里搞移花接木;三忧借机作秀,形式上穿旧衣、吃简餐,实际上惰政不改,该做的工作没做。现实不断地提醒,“反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敌人。改作风的新风虽未被过年冲淡,但“作风病”是慢性病,欲根治必须常抓不懈。
打赢改作风的持久战,还须进一步凝聚共识、促动全社会形成合力。在党的历史上,抓作风并非首次,那么这一回靠什么确保不会沦为“一阵风”?群众忧心“此风还能刮多久”,也不排除某些干部暗自揣测“龙卷风已过、和风细雨将归”的心态。社会各界皆须葆有忧患意识并形成合力,努力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遏制住不良作风,让清风吹遍每一处暗角。
从这个意义上说,召开在即的全国两会正是又一次“大考”。可以预见,今年两会鲜花将更少、材料将更精简。但更重要的是,代表委员的审议讨论应更加务实有效,建言献策要挤出水分、拿出干货,实实在在地为治国理政贡献智慧,让改作风继续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