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治污染要算大账 治污必须先断源头
治还是不治?
治!关停污染企业,卡住污染项目
今年春节前夕,记者在江西省一些县市区采访时了解到,自2008年以来江西开展的农村重金属污染治理,目前初见成效。
作为矿产资源丰富和有色金属工业重要省份,江西一些地方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有的村土壤污染严重而不能种植农作物,有的村几十年没有合格兵源,有的村被称为“癌症村”。筛查显示,全省共有9个设区市、18个县(市、区)的41个自然村,约2.2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当初,国家还没有出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具体政策,江西要治理这一顽疾,一些领导同志不无顾虑和担心:一怕治污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影响招商引资,影响财政收入,影响政绩;二怕欠发达地区率先治污,没有经验和经济实力;三怕筛查和治污会把沉积的历史遗留问题“惹醒”,把捂住的问题揭开,造成社会不稳定。
省委书记苏荣态度坚决:“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直面矛盾,敢于担当。”
省长鹿心社主持省政府常务会,审定治理农村重点污染区域的政策措施,强调要全力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
决策者心里有本大的明白账:损失点财政收入,保住的是群众的健康,治理环境污染,是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农村环境质量决定着城乡菜篮子、米袋子、水杯子的质量,这个底线失守,全体人民遭殃。整治农村重金属污染,从长远看不吃亏。
治污必须先断源头。
4年多来,新余市依法关停仙女湖、孔目江、袁河两岸污染企业247家,其中工矿企业188家,意味着每年减少财政收入2.39亿元,而2007年新余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到20亿元。
关停企业和搬迁村庄中,凡涉及党员干部及其亲属的,党员干部一律带头先关、先迁,并协助做好相关人员工作,领导干部一律不得打招呼。同时严肃处理了入股污染企业并在背后阻碍企业关停的干部。
鹰潭市把工厂集中到工业园区,配套出台“异地办厂、原地纳税”的政策,同时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市委书记陈兴超说:“金山银山要垒在园区,绿水青山要留在乡村。”如今在鹰潭,无论项目投资多大,只要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一律拿不到“门票”。
全省将铅、汞、镉、铬和砷等五类重金属污染列为重点防控对象,禁止在重点防控区域和流域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将铅蓄电池行业项目环评审批权上收省环保厅,凡污染排放不达标企业一律不得进入江西。
2012年,全省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环保部门实地检查各类涉重企业214家,责令停产整顿9家、关闭6家,报请当地政府关闭6家、责令整改11家、取缔1家。省环保厅对28个涉重建设项目出具了重金属排放量指标来源意见,否决了7个重污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