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特色分析
2月27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确认,35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的2987名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全部有效,随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
这份代表名单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产生的,贯彻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呈现出基层代表数量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数量下降、农民工代表倍增等诸多特色和亮点。
从1953年中国第一部选举法公布实施到1995年之前,中国农村与城镇每一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选举法将这一比例调整为4:1。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按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指出,实行城乡同比选举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有助于在社会上普及选举平等意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极大地激发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转型,也有助于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确定的地区基本名额数为8名,确保人口较少的地区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正因如此,通过对比十二届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数量可以发现,一些省份的代表数量有了增加,一部分省份的代表数量有了下降。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坚持民族平等。在选出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占代表总数的13.69%,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顺利实现了“两升一降”的目标。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比十一届提高了5.18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代表数量大幅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
此外,妇女代表的比例也有较大提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妇女代表699名,占代表总数的23.4%,比十一届提高了2.07个百分点。
专家指出,基层代表有着丰富的基层经历,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对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有着最直接、最真实的体会和感受,他们必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有力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细数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可以明显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代表中有“80后”代表74名,还有2名“90后”代表。年龄最小的代表、国家跳水队运动员陈若琳生于1992年12月。
在这些“80后”、“90后”代表中,有的是生产一线的工人,有的是偏远农村的村官,有的是科研人员,有的是解放军战士。他们来自基层,是各行业各领域的青年才俊。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的比例大幅下降,比上一届减少了三分之一,使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年之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总数继续明显下降,降幅达到近7个百分点。
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薛庆超指出,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是保证和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直接体现之一,有利于扩大人大代表的覆盖面,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促进国家的决策部署更加切合实际,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