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为民拟办重要实事32件 30项工程治堵
市政府昨天公布2013年为民拟办重要实事32件,包括方便群众出行、营造良好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等8个方面,涉及疏堵、治理雾霾天气、打车难等多个市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交通治堵”位居拟办实事第一位,今年将完成30项疏堵工程、新增4万个停车位等实事广受关注。晨报记者 刘洋
●方便群众出行
1. 完成30项疏堵工程,新开、调整公交线路40条,更新淘汰老旧公交车3000辆。
2. 基本建成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段)、京周公路新线、大灰厂东路、梅市口路等道路,完成15项道路微循环工程。
3. 实现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鼓楼大街站至南锣鼓巷站)、10号线二期(西局站至首经贸站)、昌平线与8号线联络线、14号线西段(西局站至张郭庄站)建成通车。
4. 在居住区新增停车位2万个,在四环路外轨道交通站点和放射线公交专用道远端增设驻车换乘停车位2000个;利用人防工程新增地下停车位1.8万个。
5. 继续施划公交专用道10公里,增设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护栏20公里,为50所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增设安全警示标识。
●营造良好环境
6. 继续对东城区2.7万户,西城区1.7万户平房区采暖进行清洁能源改造。
7. 对60条市级重点道路、160条背街小巷、80个校园周边和200个老旧小区周边环境秩序进行综合整治。
8. 对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的100座旱厕进行改造提升。
9. 完成30条无照明道路路灯建设。
10.完成35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建设15处(200公顷)城市休闲公园,提升100条胡同、街巷绿化美化水平。
●改善居住条件
11.通过新建、改建、收购、棚户区改造等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16万套,竣工交用7万套。
12.对老旧小区进行抗震加固、节能保温、绿化美化等综合改造和简易楼改造,共计1000万平方米。
13.启动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居住条件恶劣地区1.4万人搬迁,年内完成5000人搬迁。
14.完成5万户农宅抗震和节能改造。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15.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福利养老金,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
16.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帮扶21万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17.开工建设养老床位1万张,给予社会办托老所2152张全托型床位每张每月300元运营补贴,免费为60周岁及以上低保对象、“三无”人员、“五保”对象及优抚对象上意外伤害保险。
●方便群众就医
18.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的1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群众就医刷银行卡结算试点。
19.实现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正式开诊,启动天坛医院迁建工程、回龙观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设,继续推进清华大学天通苑医院一期工程建设。
20.为本市4.8万名40周岁及以上居民免费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评估,并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提供健康教育、转诊等服务。
21.为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7个山区、半山区中医医院各配备1辆诊疗车和1辆药品车,每周巡诊不少于3次,解决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
●增强社区服务
22.在东城、西城区开展100家固定早餐门店新建或改造试点。
23.建成2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
●保障群众健康和安全
24.支持150家学校食堂、中小学生营养餐加工配送单位、大型餐饮单位建立食品安全自检室,配备自检设备。增加监测频次,每月发布首都食品安全信息。
25.清理规范用于租住的300处人防工程,消除用电线路老化、消防设施缺损、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
26.完成20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升级改造,汛前实现排水调蓄功能;对34条(段)280公里中小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实现排水畅通、安全。
●丰富群众学习文化生活
27.新增入园名额2.4万个,支持100所村办幼儿园建设。
28.继续支持在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改造或建设30所中小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9.实现国家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读者卡互通,建设100个图书通借通还点,逐步实现机关和社会单位图书馆向市民开放。
30.实现首都剧院联盟成员单位100元以下低票价区扩大到剧院的30%,实现50家民营艺术机构免费开放,组织名人名家进社区举办展览和讲座50场。
31.新创建632个体育生活化达标社区,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体质测试等服务,加强对室外全民健身器材的管理和维护,更新2008年配建的200套全民健身居家工程器材。
32.改造提升50个民俗村、乡村旅游新业态、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和游览导视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0个热点景区自助导游系统,改造提升延庆旅游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