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长:浙商扛转型升级大旗 改革创新赢红利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赵晔娇 江耘)由“闯”起步、靠“创”加速,2012年浙江省生产总值3460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6%。但是在新的一年,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浙江没有根本解决发展模式“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问题。
浙江下一步发展的动力源在哪里?红利在哪里?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李强秉承了浙江人务实而敢于创新的性格特质。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他表示,改革创新就是最大的动力引擎、最大的红利。
拼资源、拼土地,拼人力,和其他省份相比,浙江显然不占优势。浙商,中国最具活力的商帮,因此成为浙江省再出发的王牌,李强强调,“过去的发展依靠浙商,?浙江明天的发展还得依靠浙商;过去浙江依靠改革创新赢得了先发优势,明天还得依靠改革创新获取最大红利。”
足迹遍及170个国家 海内外浙商成就斐然
浙商,是勇于闯荡市场,在世界各地分布最广的商人群体。
说到海外浙商,李强言语中透着自豪。他说,海外浙商足迹遍及170个国家。据有关机构调查分析,海外浙商拥有的资产约占全球华侨华人总资产的二成左右。
与传统观念中依靠菜刀、剪刀、剃头刀这“三把刀”谋生不同,海外浙商通过多年的勤劳经营,经营行业涉及到多种门类、多个层次,包括金融、贸易、批发、零售、旅游、餐饮等领域。
2010年,旅居意大利VICENZA的著名青田籍侨领、青年企业家、威尼斯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郭迪飞与意大利合作伙伴组建的ZENIT公司成功收购意大利CASSADIS.MINIATO的银行,成为新银行BANCASINTESI的股东之一,这标志着华人正式涉足意大利金融行业,开创旅意侨胞在意大利从事金融行业的先河。
现在,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区大多有浙江人的身影,他们创业创新,为居住国的发展乃至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以讲是浙江在海外的形象代言人。
省外浙商的成就同样可圈可点。
浙江省目前有超过640万人在省外投资创业,占该省总人口10%以上;创办企业超过26万家,投资总额近4万亿元。省外浙商一年创造的商品和附加值接近于浙江省一年的GDP总值。
以安徽、江西两省为例,浙商投资额占这两省吸引内资额的35%-40%,特别是在临近浙江省的市县,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克隆绍兴模式、义乌模式、永康模式,浙商在中国各地开轻纺城、商贸城、五金城等等,经营的专业市场数量多达3000多家。浙商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嗅觉敏锐的浙商同样善于把握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对口支援三峡、对口支援帮扶等等机遇期中,总能看到浙商抱团的身影。
李强总结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商从原来的零散走向整合,由原来的无序走向有序,由原来的小打小闹走向现在的抱团合作,浙商不仅拉动经济带动繁荣,也成为响应国家战略的主体。
回归家乡绝非“折返跑” 浙商转型升级走高端
李强讲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尊重经济规律,鼓励浙商把走出去发展和回归家乡发展结合,在更广阔的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形成省内、省外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实现“创业创新闯天下”和“合心合力强浙江”的有机统一,这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浙商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对浙商走出去和回归家乡始终秉持开明的态度,一切为了浙商更好的发展。”
对于浙商的回归,李强认为,浙商回归需要抓住三大机遇,即经济形势变幻莫测中蕴含的“弯道超车”机遇、浙江转型升级中蕴含的创新发展机遇、浙江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蕴含的新兴产业发展等机遇。
李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浙商回归不是简单的“折返跑”,而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认为,浙江是资源小省,回归的浙商如果继续从事环境资源消耗、低成本劳动力的产业,显然没必要回归。
因此,科技、高新、信息化等一系列词语频频出现在回归浙商投资的项目中。
2011年中旬,光达光电落户浙江嘉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耗费上亿元,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台可量产外延片的生产设备——MOCVD。MOCVD作为生产LED芯片关键设备,在这之前,基本被欧美企业垄断。
“我们的产品即将进入量化生产阶段,已有4家国内LED芯片厂商与我们签订了合作意向。”该企业首席技术官梁秉文对未来充满自信。
在这一轮的回归中,在外的浙江商会也不落人后。张小泉五金科技园、东阳木雕城、杭州新天地·东方茂……上海浙商抱团与浙江本土浙商合力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项目。
在过去的一年中,李强始终密切关注和支持着“浙商回归”工程。对于回归带来的效应,李强深有感触。他说,浙商是拉动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浙商投资则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亮点。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在外浙商回归家乡的有效投资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稳定增长。
“希望广大浙商坚定创业创新的信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做大实业,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把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带到浙江来,把前沿技术、高端人才、优秀团队引进浙江来,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作出新贡献。”李强对浙商寄予厚望。
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回来的浙商架起了两地经济文化往来的桥梁。
山东省浙江商会会长章鹏飞是最早踏上回乡投资路的浙商之一,他号召在鲁的50万浙商回乡投资。
章鹏飞并非仅带着资金回乡发展,他希望以浙商为纽带,利用好山东的资源与浙江进行产业互动,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两省经济发展。
各级政府竭尽全力营造创业创新“软环境”
对浙商的感召只是源头,浙江各级政府营造的良好“软环境”才是创业创新的持久动力。
在“软环境”营造中,摆在第一位的是为企业“松绑”。
记者了解到,李强履新之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究其原因是希望能放权于基层、企业、市场、社会,营造面向任何市场主体的公平市场环境,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
翻开省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浙江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压缩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优化和规范审批流程,推行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和网上审批制,力争成为审批事项最少、速度最快的省份。”这一条,字字落在了企业家的心头。
同时,加大对浙商的支持也有了政策保障。
在与浙商面对面座谈时,李强听到最多的是,希望能解决项目用地、能给予财政资金支持、能帮助推进企业品牌和技术创新建设。
浙商的呼声正是政府的着力之点。为此,李强作出承诺,浙江将认真研究支持企业、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市场开拓、人才培养、要素保障等各方面为浙商提供细致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已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以进一步推动浙商创业创新,引导浙商回归创业,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在出台相关政策后,浙江省委、省政府更为关心的是政策能否“着陆”。为此,浙江省多次在全省范围看开展了“回头看”、“百组调研”、万名干部“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畅通言路。
“我们要切实把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放在突出位置。”李强强调。(完)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