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聚焦个人信息保护:谁动了我的信息?
(代表委员议政录)题:谁动了我的信息?——代表委员聚焦个人信息保护
“下飞机一打开手机,第一条短信竟然是‘买房吗?便宜地段好!’”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对垃圾短信苦不堪言。网络时代,公民信息泄露问题不断,钓鱼、诈骗时有发生。信息安全由谁来保护、怎样保护?两会上,代表委员就网络信息安全建言献策。
尽管信息保护的口号喊得很响,但代表委员普遍感觉信息泄露情况越来越严重,“觉得自己像个透明人。”黄泽民说。
黄泽民说:“个人信息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商业价值,使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采取种种手段非法获取、买卖,并且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有数据显示,近八成的个人信息泄露源自信息所有者的内部作案。许多机构保存有客户姓名、地址、电话等各种个人信息,但却没有在传、存、使用和销毁等环节建立起保护隐私的完整机制。
黄泽民说,一些软件提供商利用技术优势窃取用户信息,并将信息与广告商分享并从中获利,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这种行为已经对社会公众的生活造成恶劣影响。
目前,我国有近40部法律、30部法规和近200项部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大部分规定均采用了十分原则的表述。
“哪些信息需要保护?如何进行保护?这些都需要在条文中有明确的界定,否则只是空谈。”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施杰说,“当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散见在众多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内容缺乏统一性,相互之间也缺乏衔接,对各种权利的界定并不明确。”
“除了法律层面外,很多信息安全问题是执行不善造成的。”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说,“不遵守法律的代价太小。对于一个市值几十亿元甚至更多的企业,几十万元的罚金无济于事。”“同时,侵犯个人信息行为隐蔽性强、取证难等,也使得信息泄露屡禁不止,形成‘监管真空’。”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当前要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对滥用个人信息者如何制裁、由什么机构负责执法等。
“最关键的还是强化问责制,以免出现‘九龙治水水不治’的现象。”施杰说。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但也有不少网民担心通过网络发表监督批评意见、举报和揭露贪污腐败行为会受到影响。
“在我看来,官员和公众人物因为其特殊的身份背景和社会地位,不能被视同为一般的普通大众而享受一般标准的信息保护。”施杰说,“他们享受到了其身份所带来的利益,隐私权范围也应受到一定限制,接受公众监督。”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认为,政府官员涉及权力运行的部分应当公开透明,除此以外,官员作为公民其个人隐私权也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他说,不仅如此,还要对通过网络提出监督、批评意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的群众予以切实保护,对滥用职权、打击报复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查处,依法追究责任,决不能姑息纵容。
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在专门的法律没有制定出台前,政府可以公布信息管理的条例,对利用信息的商业行为进行限制,推动个人信息国家保护力度的提升。呼吁企业建立信息技术保护手段,也提醒公民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记者 张辛欣 陈炜伟 邹伟)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