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径预算体系框架形成 政府花每笔钱都纳入监督
全口径预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预算外资金”概念退出历史舞台
政府花的每一笔钱都纳入监督
预算报告是国家的 “账本”,反映上一年度财政收支情况和下一年度财政收支安排。翻开今年的国家账本,前面文字部分变“薄”,后面图表附录部分变“厚”。70页的报告中图表占用一半篇幅,8页是名词解释,还在正文中插入索引以与附图附表相“链接”。
除了直观、明了外,这份“国家账本”多了新亮点,首次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纳入,从过去只强调“公共预算”一本账本,到如今强调“四本账本”。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支出结构更趋合理。
社保基金预算首次纳入
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其中包括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所谓全口径预算决算,就是把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和决算,即把政府花的每一笔钱都纳入监督。
今年的预算报告在反映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三大类预算的同时,首次正式编报了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这标志着全口径预算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在这一框架下,也意味着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中央“预算外资金”概念退出历史舞台。
预算报告首次正式编入社保基金预算,这是百姓“养命钱”首次接受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监督。
代表委员认为,这对于提高基金保障和管理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让社会各界对社保家底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既能对社保资金进行监督、管理,使之运营更加规范,也能有针对性地对各地社保基金提供财政支持,保证社保资金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三公经费支出必须严控
政府自身开销一直颇受关注。控制行政成本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预算报告提出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加强会议费、差旅费和车辆管理,严格控制修建装修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进一步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
2013年中央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数据显示,包括三公消费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1350.58亿元,增长1.5%。
张兆安代表说,相对于民生支出的增长比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幅,属于增幅较低的支出项目,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是为了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要求。所提倡的厉行勤俭节约、防止铺张浪费的精神体现在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
“三公”经费的公开,不仅直接触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政府财政预决算体制的改革,进而推动政府工作机制的完善。代表、委员们谈到,此举凸显了中央政府推进财政收支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的决心与力度。
“国家账本”坚持民生为大
今年的“国家账本”,坚持民生为大。2013年中央财政的主要支出项目,增长超过两位数的多是民生领域。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9.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9%。
张兆安代表以医疗卫生支出为例,“这是今年所有财政支出项目中增长最快的。这一项支出每年都在提高,从中透露出政府对民生的重点倾斜与关注。”
在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规模继续扩张的同时,张兆安代表也建议,支出结构要更加合理,“比如医疗卫生支出,有些是直接补贴给老百姓的,有些则是补贴给医院或其他方面。对于直接用于老百姓的补贴,这一块比例应该增加,更好地减轻百姓的负担。”
代表们认为,财政运用得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经济环境和民生现实,不能光看“账本”数据。资金投入后,能否投到最需要的地方、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关键所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度建设的持续努力,对于可能的系统性风险应有及时监测。如此,“国家账本”体现出的公共服务性和民生倾向,才能获得切实的机制保障。
财政政策更显积极
今年,政府财政支出预算超过13万亿元,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
“在大力实施结构性减税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速不会太快,但当前我国民生等领域的财政支出还需要不断增加,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代表委员认为,增加财政赤字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虽然今年赤字绝对量增加较多,但总体看我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并不大。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这种“激进”与货币政策的谨慎形成了强烈对比,反映出调控手段的成熟。货币效应,固然能在短期内带来正收益,但也蕴藏着巨大风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财政政策,更能带来实质性增长。
在努力保障财政支出力度的同时,需要注意财政收入增速的回落可能带来的财政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性问题。董大胜委员表示,我国各级政府债务在可控范围内,但地方搞建设不能靠无限制地举债,建议国家加强政府债务的管理。他还提到,把财政预算分为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是一大进步,但这还不够,建议把公共预算进一步分解为一般性财政预算和债务预算两部分。(特派记者 王海燕 谈燕 陈琼珂)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