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自给面临压力 委员吁增加地方粮食储备
粮食安全当居安思危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实现了粮食的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连续六年达5亿吨以上。面对粮食连年增产的大好形势,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全国两会部分代表委员。
我国粮食自给面临压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进口的粮食突破了7000万吨。
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九连增,但仍面临着水资源日益缺乏、干旱面积扩大、气候灾害频发,农村劳动力匮乏等问题。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秦博勇看来,国内粮食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粮食市场收购价格偏低,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家补贴力度不够等因素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已不同程度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本应一年三熟的地区只种两季,一年两熟的地区只种一季。”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认为,受自然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出现减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出现减产,就会威胁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农户存粮减少 粮食消费群体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全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但我国粮食供应仍处于总量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粮食安全存在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
在两会召开之前,尚金锁对1200多农户的存粮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民存粮观念和粮食消费群体发生明显变化。
农户存粮大幅下降已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隐患。尚金锁说,在他调查的农户中,85%基本不储存小麦,10%人均储存小麦为300斤,5%人均储存小麦在300斤以上,95%的农户把玉米全部销售。
“过去,每户农民家里的存粮可以维持两到三年,现在太少了。”尚金锁认为,存粮减少的原因是农民食用余粮大幅下降,除了调节口味以外,基本不吃粮食。另外,散养家禽、家畜的农民越来越少,间接降低了粮食自用量。
尚金锁表示,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加快,今后会有大量农村人口成为市民,过去的粮食生产者正在逐步转变为吃商品粮的消费者。、
增加地方粮食储备 提高农民产销补贴
绝不能因为粮食连年丰收,就对粮食安全有丝毫的忽视。尚金锁说,在中央储备粮加大储备的同时,应进一步扩大地方储备粮的储备。地方储备粮的储备规模,要保证产区有三个月存粮,销区有六个月存粮。
秦博勇建议,国家提高生产销售补贴。首先,鼓励农民多种粮,按实际种粮面积每亩直补不少于300元。其次,鼓励农民创高产,实施收购价格补贴,每公斤售价补贴0.6元左右,只限直接收购农民的粮食,即初次收购价格补贴,以后再逐步提高。
同时,支农资金向农民急需的中小型水利设施、培肥地力改造中低产田等建设倾斜,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逐步改变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玉米高产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卢晓光认为,在黄淮海小麦玉米连作区,采用补贴加强普及玉米苗期病虫草害一喷多防,是玉米保苗增产的有效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赵治海说,杂交谷子具有高产、优质、抗旱、节水、耐瘠、省工等突出优势,应成立国家级杂交谷子工程技术中心,加大谷子研发力度。(记者王昆 白林)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