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递)走向小康 甘肃拒拖全国后腿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王雪 马学玲)“甘肃现在落后,但我们不甘心落后。”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甘肃代表团11日迎来媒体开放日,甘肃省官员用简单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奋力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愿望。
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样的目标让甘肃感到压力。
“贫穷是人们提及甘肃的第一反应”,一位熟悉甘肃的人大代表告诉记者,过去,甘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一度位居全国倒数第一,按照2011年出台的国家新扶贫标准,甘肃省贫困人口达1300多万,“我们小康实现程度落后中国平均水平差不多有六年”。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甘肃小康之路任重道远,我们既要扶贫也要发展”,在今天的开放日上,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强调,甘肃虽然很困难,但是要努力,不能拖全国小康的后腿。
事实上,甘肃早已朝着这一“困难”的目标开始进发。2012年2月,甘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扶贫行动,40万干部“联村联户”,分期分批进村入户,手把手帮村民脱贫致富。“不实现全面小康不脱钩”的“豪言”,一度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甘肃也自己设定了详细的“发展目标”。甘肃省省长刘伟平介绍说,经测算,若要甘肃省2020年实现目标,每一年需达到3.78%的进程速度。如何实现这个速度,甘肃各个市州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等领到各自的发展“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中央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一位来自基层的代表表示,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国家级项目获批,将成为甘肃省筹谋进阶小康之路的又一块跳板。
目前甘肃正在实施“3341”工程,即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瞄准四大产业方向,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坐拥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战略平台,甘肃省未来打算吸引更多投资。刘伟平省长说,“甘肃没有较大的投资,就没有经济总量的扩张,结构的调整。”(完)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