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性”反腐制度呼之欲出 中国加强源头治腐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兜底性”反腐制度呼之欲出 中国加强源头治腐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10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并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基础。多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反腐问题专家表示,上述举措表明中国将强化源头治腐,以公民身份证号码、机构组织代码为基础的“兜底性”反腐制度呼之欲出。
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表示,目前一些身份证存在假冒情况,加之个别地方身份证管理混乱,造成部分涉腐官员得以利用假身份证来隐匿房产、存款、股票、有价证券,给纪检机关办案增添了难度。近期出现的“房姐”龚爱爱、“房媳”张彦事件就是例证。
龚爱爱原是陕西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今年1月16日,龚爱爱被曝拥有3个虚假户口和多处房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3月8日,当地检查机关已决定对龚爱爱批准逮捕。1月,山西省运城市纪委干部张彦被曝光有两个分别落在北京和山西的户口,运城市委介入调查,目前张彦所持名为冬岩的身份证已被注销。
林喆分析,在上述腐败事例中,假户口、假身份证是违规套现房产的前提,是权力寻租的窗口,中国有必要加强对身份证的管理,加强源头反腐。但在第一代身份证使用时期,受技术门槛限制,通过排查身份证发现腐败线索的做法比较难以实现。
新修改的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第一代居民身份证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公安部此前表示,在新版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可以通过机读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效防范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以及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并在金融机构清理问题账户、落实存款实名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身份证信息已经做到全网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不仅有助于构建信用社会,也有利于纪检监察部门及时发现腐败线索,掌握官员隐匿不动产、存款、股票等的现实证据。”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说。
与公民个人身份证类似,组织机构代码主要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持有的代码,目的在于识别机构有关情况,相当于机构的身份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身份证号码与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一旦确立,将发挥其作为‘信息库’的基础作用,这无疑是反腐的有力手段。”马怀德称。
当前,不少国家的公民均具有唯一社会安全号码,其信用记录会跟随每个公民一辈子,随时随地可查。马怀德介绍,在完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号”的先进经验可供中国借鉴。社会保障号是一个记录了几乎所有美国人社保缴纳和领取记录、工资、工作以及家庭变更等情况的巨型数据库,由于它长期保持稳定,终身追踪和记载当事人的信用记录,甚至违法违纪、酒后驾车、考试作弊等信息都被囊括其中,由此成为银行和信托、警察、边检、人口统计、教育和选举机构依赖的信息源。
“每个人将拥有一个崭新的信用代码,这是中国信用建设顶层设计的一次突破,也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新起点。”马怀德说。(完)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