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工程将启动 三年后北京人有望喝上淡化水
电-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利用系统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发改委主任张志强向大会建议,尽快出台鼓励海水淡化应用政策,破解水资源短缺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政协委员王晶也在两会中提到了“海水淡化”,“在目前全球都缺水的情况下,海水淡化将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饮用水。”
对于缺水的北京来说,“海水淡化”并不遥远。北京城与取水地河北唐山曹妃甸间正在进行破冰探索。海水淡化进京项目是除南水北调工程之外的另一个战略构想。市政府计划探索引入社会投资,科学谋划相关产业模式,建立首都水资源安全保障战略格局。
许多人关心,海水如何淡化?淡化后的海水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吗?海水淡化能为缺水的北京城带来怎样的变化?
很优质
看起来像纯净水 喝起来有点甜
在许多人看来,使用淡化过的海水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海水淡化事业部的员工们已经与海水打了三年多的交道,在他们看来,海水淡化不仅可行,而且“很靠谱”,“很多市民担心淡化过的海水不能喝,其实不是。”
2010年3月,由北控集团下属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唐山北控曹妃甸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同时是百万吨海水淡化进京项目的示范工程。
“之所以选择曹妃甸来做海水淡化,是因为它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受洋流影响,曹妃甸海域属清洁海域,水质明显优于渤海湾其他海域。”北控水务海水淡化事业部投资经理张一兰说,该项目所使用的海水均来自海面下15米。
在北控水务办公室里,来自曹妃甸海水淡化厂的灌装水是员工眼中的优质饮用水,张一兰不止一次地说,“看上去和普通纯净水没有区别,喝起来甚至觉得有点甜。”
要生产出1吨淡水,需要抽取2.5吨海水作为“原水”。海水被抽出后,首先通过加药-混凝沉淀环节除去海水大颗粒悬浮物,然后进入气浮池进行预处理,后经过超滤、反渗透两个主要环节,充分去除海水中的盐分、悬浮物、有机物和藻类物质等,最后进入后矿化环节调节水的硬度和pH值,苦涩的海水就变成能够直饮的淡水了。北控水务海淡团队曾把淡化水送到北京、天津三家权威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国家要求的106项饮用水质检测标准全都达到,部分指标还优于国家标准。”与北京市市供自来水相比,淡化海水不仅能够直接饮用,水质安全更有保障。
海水淡化水洁净、纯度高,供给稳定,尽管尚未被广大市民熟知,却是业内人士眼中的“安全可靠的高品位水源”。淡化水除了可进入自来水管网作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还能作为海岛、船舶、海上平台等主要水源,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很环保
终端是饮用水 中间浓盐水用于工业
海水淡化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盐水,如何让浓盐水不污染环境又能得到再次利用?海水淡化项目组结合曹妃甸当地的情况,让本该废弃的浓盐水变成了一个可以循环的经济链条。
国际上海水淡化技术应用最广泛的中东地区,海水淡化后产生的浓盐水会被直接排放回海洋,尽管未发现会对海洋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但张一兰认为,“如果能够与当地企业合作,就可以把海水充分地利用起来,物尽其用。”
这座每天能够生产5万吨淡化海水的工厂依托曹妃甸当地的工厂和企业,建起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始为曹妃甸当地企业提供服务。浓盐水首先进入同样坐落于曹妃甸的三友化工,在那里浓盐水中的碱被提取出来,随后再被送往南堡盐场,成为制盐的高浓度原材料。
张一兰说:“与直接把浓盐水排放到海里相比,这样的产业链能在最大程度上与当地企业互动,这种循环经济也能让企业达到共赢。”
目前南堡盐场和大清河盐场日接纳浓盐水能力在100万吨以上,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建设浓盐水资源化利用工程,采用管道将浓盐水输送至三友化工直接用于盐化工生产,实施后可进一步增加浓盐水再利用规模,可实现近期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大规模海水淡化浓盐水的全部回用。
很稳定
100万吨海淡水 每日可增500万人用水量
很经济
成本8元/吨 和自来水成本持平
“缺水”是百万吨海淡进京项目前期调研中最常接触到的一个词语,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8,世界的1/32,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00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缺水的30个大城市之一。
“海水作为一种保障性很高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张一兰说,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已经被突破,与其他水源相比,其战略意义更加突出。引淡化海水进京作为首都南水北调工程来水的重要补充,对构建首都多水源保障体系,确保首都用水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北京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张一兰看来,海水淡化是一项造水工程,可增加水资源总量。海水淡化是向大海要水,无需担心水资源的减少,且生产中产生的浓盐水将得到综合利用,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海水淡化建设周期短,可以根据用水需要灵活调整淡化规模,更有利于发挥资金的效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林甲在对北京用水情况调研后认为,淡化海水进京在北京水资源严重缺乏且调水和地下水开采都面临着诸多困难情况下,将成为北京解决水资源紧张的切实可行并十分有效的途径。淡化海水不但增加淡水资源,而且不会受环境、天气等各种情况影响,保障性高。
张一兰和海水淡化团队在研究国外的典型案例时发现,海水淡化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地区和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海水淡化在国际上正在呈现大规模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单厂规模出现大型化趋势。近几年新建的海水淡化工程大多在几十万吨/日,可以一次性解决几十万到上百万人的供水问题。
海水淡化提供的每日100万吨水对北京意味着什么?按《北京市统计年鉴(2012)》所提供的北京人均日综合用水量214升计算,100万吨水相当于增加了约500余万人的日用水量。
规划中,海水淡化进京项目输送工程从唐山曹妃甸的海水淡化厂出水口开始,经唐山市、天津市、廊坊市输送到北京市,全长约270公里。在地下将有三根管道,两用一备,为北京及管线沿途地区每日运送100万吨海淡水。
海水淡化工程即将开工,开工后三年,北京市民将喝上淡化水。
根据目前国内外海水淡化项目实际运行数据,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测算,海水淡化厂出厂水价在每吨4.5元左右,输送成本为2.8元至3.5元/吨,到京水价可控制在8元/吨以内。张一兰说:“目前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如水库、输水管道等建设所需经费基本上由各级财政承担,没有列入自来水成本,导致水的价格与价值背离。如果把城市引水工程中土地、投资、运行、管理等费用和损耗计算在内,自来水的综合成本就接近或高于淡化水成本。”
国外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海湾国家,由于传统的水资源几近枯竭,海水淡化发展已有较长历史。“北控水务已完全掌握了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的核心技术,具有完整的大型海水淡化系统集成能力,在技术上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北控水务海淡团队来说,技术、设备、人员等都已做好了准备。张一兰和海水淡化团队坚定地说:“只等发令枪一响,我们就全力起跑。”(记者 赵喜斌 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