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与妻女常用英语交流 其博士论文经得起考验

2013年03月16日 04:4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2011年1月10日,李克强在伦敦会见英国首相卡梅伦。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李克强在不同场合表达对法治的尊重。在他看来,推进改革要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李克强是中国第一位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总理。

  40年前,他还在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安徽凤阳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白天下田劳作,晚上挑灯夜读。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李克强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一时轰动凤阳。

  北大陶冶性情修养学风

  不过在填报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并非北大。

  李克强曾在回忆此事时说,“当时的我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为生存而忙碌,几乎不敢有奢望。在生存欲和求知欲的交织驱动下,我还是在第一志愿填写了本省一所师范学院的名字——据说在师范学院读书是不必付钱的。”“即便如此,我对北大依然存有难以抑制的向往。”李克强在第二志愿栏写下北大。

  最终,“她没有计较我这几乎不敬的做法,居然录取了我。”李克强回忆,“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

  在北大法律系就读时,李克强是著名的宪法行政法学家龚祥瑞的得意门生。

  在龚祥瑞的引领下,李克强的学习重点转向外国宪法和比较政治学。

  他作为第一译者与人合作翻译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的经典著作《司法程序正义》,研究现代社会法治的制度建设。30年过去,这本书仍在出版。

  李克强的英文功底很好,他能用娴熟的英文与他国政要交谈。和妻女在家也常用英文聊天。

  2011年8月,李克强访港期间,在港大,他用中英文交替发表演讲,香港金融界人士形容李克强:“自信中透露着政治智慧,儒雅干练、性格刚毅而又平易近人。”香港媒体则将他称为“李旋风”。

  杨敦先,曾教过77级的北大法学院教授,他称赞当年82名法律系学生为“黄埔一期”。杨敦先回忆,李克强经常思考立法和国家政制的互动,令他印象深刻。

  李克强在不同场合表达对法治的尊重。在他看来,推进改革要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改革程序,成熟的改革经验可按程序上升到法规和法律,用法制巩固改革成果。

  博士论文“经得起各种检验”

  后来在担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期间,李克强又先后攻读了北大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按照规定,博士论文答辩只要有十几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评审即可。但李克强的导师厉以宁开出的评审名单,都是国内经济学界大家。

  厉以宁告诉李克强,“这些人所看重的只是论文本身的分量,而不会在意论文的表面或其他与学术无关的东西。这样做对你有益,可使你的论文得到真实的评价,经得起各种检验。”

  因为这张名单,李克强把论文又一次修改,将答辩日期推迟了半年。最终,他的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获得中国内地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治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

  如今,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二楼展厅,一本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著作格外引人注目,它的作者是厉以宁和3名弟子李克强、李源潮、孟晓苏。书中观点正渐渐成为正在实行的国策。

  听取汇报过程中,李克强会接连展开“打破砂锅式”的追问,都是官员们手中汇报材料里没有“现成答案”的

  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李克强作总结发言。这个发言,让与会者普遍感到“吃惊”。

  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李克强从国际经济困局讲到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个让300多位省部级官员都“凝神屏息”聆听的发言,却没有准备讲稿。一位省委书记会后感慨:中国找到了一位非常懂经济的总理。

  主导制定“十二五规划”

  代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方向的“十二五规划”,就是由李克强主导制定完成的。

  “十二五规划”涉及近百个专项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要有强大的统筹组织协调能力,更需要有专业的对宏观经济的掌控和把握。

  “非常复杂但极有条理”,美国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评价“十二五规划”,如果得到有效实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控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将在世界上扮演最最重要的角色。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评价,“如果我们能够比较好地执行这个规划,它的实现就会为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一个很坚实的基础。”

  深厚的经济学功底,让李克强在主政时游刃有余。其他官员与他配合时,不得不多做功课。李克强听取汇报过程中,会接连展开“打破砂锅式”的追问,都是官员们手中的汇报材料里没有“现成答案”的。

  一些官员表示,想拿有水分的数据糊弄他,太不容易了。

  发问“又深又准又直接”

  媒体报道,经常出席国务院会议的地方官员都知道,参加李克强召集的会,仅准备一份发言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详尽掌握自己所负责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备随时被提问。

  李克强提问不仅随时,而且很“刁”很专业。

  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一名官员读汇报稿,不到两分钟就被李克强打断。

  李克强关心的是,稿子里提到对工业耗水大户实行阶梯水价,累计加价,那么,加价的累进率是多少,企业承受力如何,评价怎样。他希望该省用电用水阶梯价格试点,能为全国提供借鉴。

  这次座谈会上,李克强“又深又准又直接”的发问,让在座官员非常敬佩。

  李克强被一些观察家认为是“市场派”。去年12月,他两次表达对市场作用的推崇。他说,行政力量很难替代市场,我们倒不如专心创造好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政府要做的,是把握宏观,把握经济总量”。

  李克强也以其博学、睿智和经济工作的娴熟,为国际社会所了解和关注。

  2011年初,他访问西班牙、德国、英国,9天出席46场活动。每到一国,都会在当地权威媒体刊登署名文章,阐明中国发展理念,推动中欧务实合作。其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外交风采,也给欧洲同行留下深刻印象,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首相多次在公开场合说,“您在欧洲有着良好的声誉”。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