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习近平将访非洲 提升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2013年03月19日 17: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电 题:习近平将访非洲 提升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应俄罗斯总统普京、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南非总统祖马、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邀请,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2日—30日对上述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多位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访是在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非友好面临新的重要机遇的背景下,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习近平此次非洲之旅是一次亲善之旅,必将巩固中非传统友谊,夯实中国的大国外交基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虽然进行了领导层换届,但新领导人上任后首访就包括非洲三个国家,显示了中国重视中非传统友谊的方针没有变、也不会变,表达了中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重视中非关系,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的强烈意愿。

  纵观此访的三个非洲国家,南非是金砖国家唯一的非洲代表,也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坦桑尼亚和刚果均在1964年就与中国建交,是中国在非的传统友好国家。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南非是非洲发展的领头羊,也是非洲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内部动力,坦桑尼亚和刚果共和国近几年经济在快速发展,且与中国在资源能源方面的合作非常广泛,中国在坦、刚两国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三个国家分别处在非洲南部、东部和中部,国土面积、发展水平、语言风俗等各不相同,此访体现了中非关系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非洲经济形势近十年来持续向好,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非洲经济增长率达5.1%,成为全世界唯一经济增速加快的大洲。而中国从2009年以来已连续4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刘鸿武指出,中国是一个新兴国家,刚刚迈入较高水平工业化国家行列,非洲大多国家还处在较低端的水平上。中国有很多领域与非洲存在着天然的合作对接空间,在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商品市场等方面互补性非常强。

  李新峰表示,中非合作论坛建立12年来,非洲成了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正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外部动力。

  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非投资企业已超过两千家,当年对非直接投资达29.11亿美元,涉及农业、电信、能源等诸多领域。

  刘鸿武表示,中国企业与非洲的合作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是国家行为。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了一系列的中非合作计划,这些计划都是可以落实,有制度保障的。“中国在非洲做事都是落到实处,注重效率,没有空谈”。

  自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创立以来,中非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论坛成立12年来,中非之间在推进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加强交流和磋商、国际事务上加强合作”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刘鸿武认为,中非合作早先偏重政治、后来偏重经济,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从中央到地方、从政治到文化人文的全方位的、立体交流合作。

  “新型合作是面向全非洲的,不是面向某一个国家的,而且有中非合作论坛的机制化保障,确保双方合作项目能有效落实”,李新峰说。

  他指出,中国一贯重视帮助非洲打造自身的造血功能,重视非洲自身发展的能力。通过在非洲的项目培养提高非洲当地人的生产能力,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一个本质的区别。

  “在中非关系中,政治互信是关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说,中国从没有居高临下地看非洲,而是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这是中非合作的基石,也是中国在非洲受欢迎以及中非合作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这次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金砖峰会,并访问非洲三国,是中国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在外交上采取积极主动全球布局战略的体现”,刘鸿武说,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将在未来发展中更加重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012年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和行动计划两个成果文件,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促进中非合作的五大举措。李安山表示,今年适逢中国就要着手落实这些举措,并实施这个行动计划。习近平此次访问非洲,必将为加快实施相关计划创造有利条件。(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