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金砖峰会《德班宣言》热词
金砖峰会《德班宣言》热词解读
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27日发表了《德班宣言》。以下是对外界关心的数个热词的解读。
金砖国家
传统“金砖四国”(BRIC)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国名英文首字母的集合,在英文中正好是砖的意思。这一概念由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提出。
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首次举行会晤。2010年南非加入后,这一合作机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德班宣言》宣布,将致力于“逐步将金砖国家发展成为就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日常和长期协调的全方位机制。”短短五年间,金砖国家就已经从概念逐步“实心化”为一个务实机制。
截至2012年,金砖五国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21%,贸易总额占世界的比重为15.5%,人口占全球的42%。
虽然五个国家都是各自地区的重要经济力量,但五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很大。中国经济规模是南非的21倍,是俄罗斯、印度的四倍多,比另外四个国家经济总和还高出两成多。五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差异也较大,按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2年全球竞争力排名,排名最高的中国位居29,排名最低的俄罗斯列67。
金砖银行
金砖银行的正式名称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本次峰会上,金砖银行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这一构想最初于去年新德里峰会提出,本次峰会就可行性达成一致,《德班宣言》宣布:“建立一个新的开发银行是可能和可行的。”
根据《德班宣言》构想,金砖银行将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筹措资金,弥补发展中国家长期融资和外国直接投资不足问题。
虽然在峰会前,有舆论将金砖银行视为是发展中国家的“世界银行”。但其实,金砖银行的定位是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的补充,其职能也主要是服务基建项目,因此金砖银行的目的并不是挑战甚至取代世界银行等既有国际组织,而是一种必要的补充。
不过,应冷静看到,金砖银行要正式建立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在本次峰会上,“金砖国家同意正式商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但在出资比例、投票权分配、机构地点等一系列问题上,金砖国家内部仍未达成一致。
外汇储备库
《德班宣言》宣布:“建立一个初始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是可能和共同期待的。”这一应急储备主要是为了构建一张金融安全网,帮助金砖国家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提供相互支持,并进一步加强金融稳定。
外汇储备库类似于一个互助组织,即各国将自己的外汇储备拿出一部分放在一起,当某个国家出现资金困难的时候,就动用这笔资金进行支援,相当于为金砖国家建立了一道金融防火墙,增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如果说金砖银行是对世界银行的补充,那么外汇储备库则是对IMF的补充。长期以来,在发生金融危机时,IMF对发展中国家援助不力或附加苛刻条件的做法备受质疑,因此成立互助性的外汇储备库已成为国际共识。
此前,亚洲国家就已经在2009年设立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并可能在近期将这一储备规模扩充至2400亿美元。
不过,关于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的细节目前仍未公布。包括外汇储备库和金砖银行的具体推进情况将在今年9月的圣彼得堡会晤上审议。
世界经济尾部风险和外溢效应
《德班宣言》说:“我们注意到欧洲、美国和日本为减少世界经济尾部风险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其中的部分措施给世界其他经济体带来负面外溢效应。”
“尾部风险”是指发生概率不大,但一旦发生代价高昂的风险。例如,欧元区分裂甚至崩溃是一种尾部风险,再比如美国财政问题不得解决拖累经济重新陷入衰退也是一种尾部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这导致全球流动性增加,加剧了资本、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负面效应,给金砖国家等发展中经济体带来风险,这就是发达国家政策的“外溢效应”。
虽然发达国家应对风险的措施在其国内有一定合理性,但客观上的确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困扰。因此,要求发达国家在政策制定时避免“损人利己”,成为金砖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